寻访红山文化玉龙——“中华第一玉龙”的发现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万灵之长。那么龙究竟是从何而来,历史上曾经有过龙这样形态的生物吗?

古代文献对龙的形象有过描述,宋代学者罗愿在《尔雅·翼》引汉王符语说龙有九似。而近年来,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文物遗迹,如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上的鱼尾鹿龙、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玦形玉龙等,全都是距今约五六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文化遗迹。据此,考古学家对龙的原型又提出了蟒蛇说、鳄鱼说、蜥蜴说等;对于最重要的龙首,则有来自熊首、鹿首、马首、牛首、猪首之说等,其中又以猪首说最盛,这一派学说的依据是大量发现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和C形龙,其中的代表便是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龙”——蜷体玉龙。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该村村民张凤祥在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仿佛是人工开凿的石洞,在洞的底部,他摸出一件像钩子一样的东西,又硬又沉。开始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就顺手把它带回了家。回到家中,张凤祥幼年的弟弟以为哥哥带回了玩具,就用绳子绑起来,在地上拖来拖去。没过几天,这“铁钩子”竟然被磨出了光泽,张凤祥才发现这是一件文物玉器,便带着它来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王志富用30元征集了这件文物,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便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进了箱子里。

转眼到了1984年,这一年在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了一座5000年前的古墓,出土了许多玉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当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看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意识到,那件被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于是他立即带上三星他拉的玉器,奔赴北京,拜访了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的确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终于,1971年在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而且由于它时代早、雕琢精美、形体巨大,被誉为 “中华第一玉龙”。

此龙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古朴自然、遒劲有力、俊逸神奇、神采飘扬,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腾飞之美感,达到了超凡脱俗、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亏“中华第一玉龙”的雅称。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