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文物系统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在杨凌召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6年11月2日至3日,陕西省文物系统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在杨凌召开。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作了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报告。

  省文物局巡视员郭宪曾主持会议,郭建树代表杨凌示范区致辞。罗静代表国家文物局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就十三五时期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有关规划进行了讲解。省上有关厅局领导赵力捷、王晓国、罗文利、周魁英、齐高泉、呼林贵和高校领导席光、杨晓、龙建成、王尧宇、高子伟、赵均海、郝际平,以及杨凌示范区领导董立民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签署协议,组建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为加强文物科技保护联盟合作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对全面提升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赵荣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三五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任务。他强调,十二五时期,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省文物局提出“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展示利用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文物工作理念,把“科技保护”摆在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地位予以推动。在全省文物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省文博单位独立完成以及与高校合作完成的科研课题中有43项科研成果获得各个层次的大奖。陕西领衔制定的文物保护国家和行业标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陕西数字博物馆建设、陕西科技考古勘测以及陕西创新建设“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等工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荣指出,陕西积极发挥科研机构平台优势,提升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省文物系统先后成功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三秦学者”岗位,组建了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中心等科研工作平台,已建成红外显微分析或丝绸文物揭展修复等33个国内先进的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陕西利用这些平台,创新文物科技保护手段,组织实施了一批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监测管理、安全防范等工程,为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7处遗产点成功申遗提供了科技支撑。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标志着陕西大遗址科技保护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肯定和认可,对提升陕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赵荣强调,陕西扎实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助力陕西文物科技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陕西继续加强与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比利时、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合作,合作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陕西文物保护专家先后有13人次获得国际荣誉和奖项。同时,一批国际专家为我省文物科技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共有18位被中国各级政府授予各种荣誉。陕西积极做好中蒙、中缅等对外文物保护修复援建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增光添彩。

  赵荣指出,十三五时期,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要以技术体系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科研基地为平台,全面满足陕西文物科技保护需求,努力实现建成一支兼具陕西特色和国际水平的文物科技保护力量的目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技保护是文物保护核心工作的意识;要聚焦协同攻关,以开放合作的方式推进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上台阶;要实施项目带动,积极为全省重大文保项目提供科技支撑;要坚持科技创新,大力提升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展示中的应用水平;要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对外文物科技保护合作。同时,要通过加强项目管理、推动科研设备利用、强化人才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保障重点工作出成效,为建设文物科技保护强省贡献力量。

  罗文利、周魁英分别主持了大会交流。贾毅华、侯宁斌、孙志勇、赵强、孙满利、李玉虎、武乾、周铁、马涛、赵西晨、晏新志、王彬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于平陵、范仲兴分别就《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全省文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和《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进行了起草说明。

  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黄伟、李举纲、董文强分别代表各讨论小组在总结大会上进行了发言。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陕西省文物系统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技保护是核心,统筹做好陕西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全面开创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宪曾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他要求与会同志要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会议精神,重点要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在科技惠民上下功夫,在转化利用上下功夫,在联盟合作上下功夫。近期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要认真组织学习好贯彻好会议精神;要迅速启动一批科研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要加快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步伐。要积极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和科技鉴定研究;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扎实抓好文物安全科技项目实施。

  全省相关文博单位负责人、部分高校和文物系统的文物保护专家共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陕西省文物局科技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