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27日,重庆市政府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其中古遗址13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37处、石窟寺及石刻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7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重庆按照价值优先的原则,从区县申报的226处文物中,经过专家论证遴选公布103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重庆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1处。 此次...
2月27日,2019年福建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福州召开,这是福建全省机构改革之后福建省文物局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工作会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吴贤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佩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吴贤德对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分析了文物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2...
3月7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潘路在自由发言时提出,应建立文物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从文物大国向文物保护创新研究强国迈进。 潘路介绍,近40年来,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下,各行各业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物科学研究与保护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近20年来,国家在文物保护研究、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全国古籍重点收藏单位——罗布林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普查鉴定国家一级文物57函、二级文物132函、三级文物214函。 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西藏著名的古建园林,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3月7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无锡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承办,召开了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座谈会。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关的政府、高校、企业、文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等...
“在一次调研时,我看到一个修缮后的寺庙,问他们是否有预防性保护措施?如果有地震了,如何防止佛像、房屋被损。他们的回答是:倒了再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故宫学院院长、故宫文物医院院长、故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纪蓉回忆起曾参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专题调研时的经历,调研后宋纪蓉对此有了自己的思考,“何必要‘倒了再建’?目前已有良好隔震效果的减隔震防护装置等。只要运用好这些科学技术,完全可以未雨绸缪,使先人...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42项2019年工作要点也要求各单位全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任务落实落细,将保护利用改革任务全面细化到年度工作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坚持依法保护利用。健全文物保护利用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划定文物保护利用的红线和底线,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公开课”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有了自己的思考,“高校究竟应如何做才能去推动传统文化进...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全国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文物数量较“二普”有大幅度增长。同时,国家加大文物保护、财政支持和行政执法力度,文物保护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由于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多样、分布范围广泛,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使,屡遭人为破坏,文物保护难度加大。”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直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最现实的是文物执法督察面临任务多、责任重、人员少...
3月8日下午,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亮相“部长通道”,并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记者提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品质”的问题,雒树刚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
3月9日,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刻水印工艺,复刻吴湖帆旧藏宋刻孤本、已完成的24块棠梨木版及红印本《梅花喜神谱》册页在南京中山陵园云几·紫金山茶馆青山隐隐堂亮相。当日,云几·纸上行旅《梅花喜神谱》复刻艺术展作为“2019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文化活动之一,为梅花节献上了一场代表江南文脉精华的传统艺术盛宴。 民众体验体验国家级非遗木刻水印工艺。泱波 摄 《梅花喜神谱》是一部专门描...
“沈阳故宫‘百姓最喜爱的三件文物’评选活动”启动现场。韩宏摄 为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7日,“沈阳故宫‘百姓最喜爱的三件文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以其为代表的盛京文化、清前文化是沈阳市深厚文化底蕴的核心,是弥足珍贵、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遗产。 截至2016年9月底,沈阳故宫博物馆共在国家文物局登记平台上录入的文物数量为1050...
图为乔应菊正在为堆绣作品上色。李隽摄 6日上午,记者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见到了湟中堆绣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乔应菊。 在宽敞的展示厅中间,58岁的乔应菊掀开了一块长长的红布,“这一幅作品是《唐蕃古道》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分迎亲、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见面和送亲三部分,我和徒弟三个多月才完成。” 图为朱红秀正在做堆绣。李隽 摄 说...
故宫博物院日前刚刚公布了为迎接600周年华诞而安排的系列大型展览。观众不禁好奇,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展览“大爆发”的态势? 究其原因,首先是得益于从2002年开始的长达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确保了目前故宫古建筑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使陈列展览得以全院范围内大规模铺开。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6月30日前达到既定目标。 故宫先后进行的七年文物...
府山直街宣化坊39号(照片由徐晓峰提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府山直街宣化坊39号,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1920.11~2015.5)的故居,但与熙熙攘攘的仓桥直街相比,这条仅相隔一条街巷的石板小路,却显得异常冷清,不少居民对徐光宪的生平事迹都知之甚少。 徐光宪出生于宣化坊 宣化坊,北起绍兴市越城区府山直街,南至凤仪桥与司狱使前交接处,是一条全长212米、宽仅二三米的石板小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