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5日上午,“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展览集中了内蒙古全区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国内的良渚、凌家滩、齐家文化玉器共200余件,全面展示了中国史前用玉的辉煌;《比较视野中的红山文化玉器传承与交流》“博苑”公益讲坛同时开讲。 展览从“用玉传承——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玉文化系列”讲起,展示了红山文化所处东北区域内的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哈民、南宝力...
马家窑水波纹牛头罐高31cm腹径35cm口径11cm 禄博斋位于北京天雅古玩城4层436号,店主周快,甘肃临夏人。谈起收藏经历,和许多藏家从小接受古玩熏陶不同,周快是典型的“半路出家”。 由于好友父亲是个有30多年收藏经验的陶器藏家,2000年初,辗转于食品、化妆品、电器、服装行业的周快,毅然投身古玩。于是从学徒做起,周快跟随师傅到处“收货”。淘货是个一揽子工程,往往是门类繁多的各种“宝物”一...
6月25日上午,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发现的以凌家滩、良渚和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史前玉器精品200余件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我国史前用玉的辉煌。 我国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劳动、生息的摇篮和沃土。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孕育了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鲜明的人类早期文明。特别是在今天我区东部和辽宁北部地区发现...
为迎接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恰逢红山文化申遗的美好契机,为弘扬草原文化、促进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院、赤峰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敖汉旗博物馆、巴林左旗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林西县博物馆共同...
近日,泾源县胭脂峡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班晓无意发现的鱼类古生物化石,成为六盘山史前为深海的有力佐证。6月14日,当地文物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为研究六盘山地区史前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负责当地文物考古工作的泾源县文体局副局长于清海介绍,六盘山地区发现鱼类古生物化石相对集中的区域是在泾源县黄花乡沙塘村,文物工作...
石峁——以石为山,一山连一山,高低不一,大小不等。村与村之间,几乎都是羊肠小道,到处显得崎岖不平、坑坑洼洼。 就是这处位于我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的山峁,注定要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36年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和神...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河西地区史前生业方式经历了由早期农业向后期畜牧业的过渡,以齐家文化为界,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以农为主兼事畜牧,齐家文化以后的四坝文化、骟马文化和沙井文化都呈现出典型的牧业文化特色,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狩猎业与采集业。畜牧产品食用有余,可用来换取周边乃至更远地区的日用品和装饰品等,而大型家畜马、骆驼的驯养,为规模化物物交换...
5月15日,河南南召县文广新局文物所专家组成调查组,到该县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的摞摞石山上,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疑似岩画群进行实地调查,初步认定该处是一处大型岩画群,是史前文明的重要遗迹,与新郑具茨山、方城、鸭河岩画在基本形态上比较接近,对研究中原岩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摞摞石山位于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处南岗组,西距207国道1.5公里,海拔350米,山顶处巨岩林立,怪...
《中原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墓葬空间模拟的是现实世界,体现的则是人们的死亡观念。海岱地区史前墓葬空间由简单逐渐走向复杂,内部空间划分越来越细,功能区别日益明显,这一变化过程与丧葬观念的复杂化是一致的。 【关键词】海岱;史前;墓葬空间;丧葬观念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KG005);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J14WJ52)的资助
【摘要】<正>一理论简述目前,在对世界各地区前国家复杂社会的研究中,社会上层获得和维持权力的方式(leadership strategy)备受关注,而建立远距离交流网普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1]。美国考古学家皮波斯在对密西西比河流域史前社会的经典研究中指出,表达身份与等级的物品的价值是由社会距离和地理距离决定的:从社会距离上讲,越是远离普通民众且只有社会上层才能获得和使用的物品的...
【摘要】凤鸟纹是中国早期器物装饰中的主题纹样,其造型、构图历经史前和商周时期的发展而趋于成熟,且展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从考古发现出土遗物看,凤鸟纹样在史前的陶器、玉器装饰上已经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个别图案构成基本一致。到商周时期其形式更为多样化,构图技法上既有线刻纹样,也有雕塑的立体形象,图案构成上有小鸟纹、大鸟纹和长尾鸟纹。既有写实的形象,也有综合化的神异形象。关于凤鸟纹的内涵,史前时期的凤鸟纹...
5月15日,南召县文广新局文物所专家组成调查组,到该县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的摞摞石山上,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疑似岩画群进行实地调查,初步认定该处是一处大型岩画群,是史前文明的重要遗迹,与新郑具茨山、方城、鸭河岩画在基本形态上比较接近,对研究中原岩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摞摞石山位于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处南岗组,西距207国道1.5公里,海拔350米,山顶处巨岩林立,怪石嶙...
昨天,记者从嘉兴博物馆获悉,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初评会日前在北京召开。经过15名初评评委会专家实名打分,最终确定20个境内展览项目和4个出入境展览项目入围终评。嘉兴博物馆的“禾兴之源——史前时期的嘉兴”榜上为名。 据介绍,“禾兴之源——史前时期的嘉兴”着力诠释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和良渚文化3个一脉相承的考古学文化,揭示嘉兴浓厚的史前文化底蕴。 据介绍,按照本届评选活动的安排,...
穿孔技术是玉器制作技术探讨的热问题。穿孔技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约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阶段。俄罗斯及日本考古学者Semenov1及长沼孝、火田宏明2对旧石器时代穿孔技术作过深入的讨论。迄今所知,在旧石器时代阶段并没有发现管钻的穿孔技术。目前我们可以把管钻穿孔作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新技术,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嵩泽、凌家滩以至良渚文化中,玉器管钻技术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可以视为玉石技术分化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