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史前为深海得到进一步佐证

  近日,泾源县胭脂峡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班晓无意发现的鱼类古生物化石,成为六盘山史前为深海的有力佐证。6月14日,当地文物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为研究六盘山地区史前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负责当地文物考古工作的泾源县文体局副局长于清海介绍,六盘山地区发现鱼类古生物化石相对集中的区域是在泾源县黄花乡沙塘村,文物工作者曾在该区域发现大量镶嵌在白垩纪泥岩、页岩中的狼鳍鱼化石。于清海表示,此次胭脂峡发现古生物化石还是首次,但沙塘村与胭脂峡属于同一地质构造,两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为同一时期形成,具有相同特征。

  “鱼化石身躯一般在5至10厘米,具有早期深海鱼类特征。”于清海说,由于常年在深海生活,水压大,因此体形较小。由于保存完整,此类化石也被地质界称为“标准化石”。白垩纪、中石炭纪、甚至更早的奥陶纪时期,六盘山地区曾是海洋环境。大约在距今4亿6千万年前的奥陶纪,六盘山开始上升。石炭纪时,海水自西北入侵,地壳震动频繁,海水时进时退。到了中石炭纪末期,地壳升起,固原地区结束了海侵的历史。距今24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六盘山发生剧烈的上升活动,使其他地区由沉陷状态变为抬升,构成了丘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