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1―4―14 所属地区 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7 丰宁蝴蝶舞流传于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黑山嘴镇八间房村,是满族群众非常喜爱的民间舞蹈。相传,清定都北京后,派满八旗有功军士来此围垦,当时有八户八姓,故该村称八间房。 丰宁蝴蝶舞表演共需八人,四名儿童扮成蝴蝶,戴蝴蝶帽,穿蝴蝶衣裤...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河北·承德·隆化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承德隆化县 申报日期 2007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省隆化县城乡的一种传统满族民间舞蹈,形成于清朝道光末年(公元1820年前后),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1987年,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表演。经过20多年的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文...
遗产编号 1―4―10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安次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廊坊安次区 申报日期 2007 安次区葛渔城镇重阁会始于乾隆年间,从山西传入。当时从山西来的一位农民,给本镇西街高财主扛活,用所挣工钱筹建起这道花会,为本地民众调制了一道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 重阁会表演由上下两层演员组成戏剧人物造型,表演以下面的演员为主。下面的“底座”选...
遗产编号 1―4―18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安次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廊坊安次区 申报日期 2007 东储双龙会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老会员讲,是由王姓旺族组建,其祖辈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朔到王维真(清光绪初年)当年负责掌管双龙会。数百年间,时断时续,鼎盛时期包括舞龙队员和乐队有一百多人在会。清光绪年间武秀才王洵(号子诚)在双龙会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
遗产编号 1―4―8 所属地区 河北·唐山·丰南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唐山丰南区 申报日期 2007 篓子灯在汉沽又称作“降人恶”,其音似“乡人傩”。据考证“乡傩会”即为该会的正名。?ヂㄗ拥频囊衾治?打击乐。所用乐器有大鼓和大、小锣各1面,1副小钹和2副大钹。打击乐的音调低沉,伴着黑夜的笼罩,几只恶鬼在鞭炮的硝烟弥漫中时隐时现,左右摇晃,踩看鼓点,...
遗产编号 1―4―19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沧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沧县 申报日期 2007 沧州多年来被世人誉为“狮城”,盖因沧州境内有个“大周广顺三年铸”的我国最大的铁狮子,是为“国宝”。铁狮通高5.4米,身高3.8米,长5.3米,身躯宽约3米,重约40吨。 也许正是由于古城铁狮的地缘文化的原因,沧州人爱狮,也爱狮舞。“狮舞”在沧州...
遗产编号 1―4―13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黄骅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黄骅市 申报日期 2007 麒麟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它铿锵、粗犷、朴实、壮美,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农民辛勤劳动后收获丰收的心情。 记者在这次采访中了解到,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挖掘民间艺术,打造东江客家文化品牌。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以东江客家文化为落脚点,不断...
遗产编号 1―4―4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南皮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南皮县 申报日期 2007 沧州落子是冀中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 据沧县县志记载: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个小场子,起源于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一1821年)。传统的落子,女的脚踩寸跷(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点是,扇花少,舞...
遗产编号 1―4―5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易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保定易县 申报日期 2007 易县西陵镇忠义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范围内,始建于雍正元年,原为建造泰妃陵的内务府衙门,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忠义村,至今,已有283年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满族文化内涵、鲜明的陵寝文化特色、淳朴的民风为摆字龙灯的生长、传承构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
遗产编号 1―4―15 所属地区 河北·邯郸·曲周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邯郸曲周县 申报日期 2007 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据传,宋朝时期的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民间有敬奉龙王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每年元宵节,挥舞龙灯,敬仰龙王,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曲周龙灯...
遗产编号 1―4―20 所属地区 河北·邯郸·临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邯郸临漳县 申报日期 2007 临漳县西街撵花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春节、庙会,临漳城到外闹社区,惟独西街一无所有,居民们都感到脸上无光。为了给西街争口气,在西街以卖水饺为生的开封人刘子东,把自己知道的撵花中的小故事教于当时的西街村人王孟华(第一代)...
遗产编号 1―4―6 所属地区 河北·邢台·隆尧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邢台隆尧县 申报日期 2007 招子鼓是一种传统的乡艺,广泛流传在隆尧东部滏阳河与澧河一带。其中以隆尧千户营乡最为盛行。隆尧招子鼓有其独特的风格,最明显的标志是每个小鼓演员背部都负有一杆引人注目的鼓招子。 招子鼓的器乐全是打击乐,大致分鼓、锣、钗三类。鼓又分为大鼓、小鼓两种...
遗产编号 ⅳ―1 所属地区 黑龙江·牡丹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牡丹江市、哈尔滨市 申报日期 2006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 “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黑龙江·牡丹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牡丹江市、省艺术研究所 申报日期 2006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安徽·淮南·凤台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淮南市凤台县 申报日期 2006 火老虎是流传于凤台境内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在该县刘集乡山口村和大山镇淮丰村。 火老虎的形成,来源于五代十国的一个传说。后周与南唐争夺淮南,激战寿春(今寿县),这次战争在凤台人民群众中留下许多传说,其中就有后周将领赵匡胤率领数万精兵攻打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