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界和民间关注海外流失文物回归

  在洛阳龙门石窟宾阳北洞外,来自甘肃省迭部县的僧人贡琼丹巴和同伴们被精美庄严的阿弥陀佛雕像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然而,在龙门石窟2000多个窟龛里,并非每个佛像都能像宾阳北洞一样保存完整,这让贡琼丹巴心痛。据专家调查统计,龙门石窟被严重破坏的洞窟有96个,佛、菩萨、弟子头像被盗262尊,被毁坏的其他各类造像1063尊。

  “应该让流落在外的佛像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这才是应有的归宿。”贡琼丹巴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自甘肃的三位僧人在龙门石窟宾阳北洞外拍照。(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在回顾龙门石窟造像流失史时表示,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外不法商人的蓄意盗凿劫掠,大量石窟佛雕艺术品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欧美和日本等地。

  龙门石窟雕像只是中国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如何让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回归始终牵动着国人的心。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途径,主要有战争抢劫、代理征集、非法走私、移民携带、合法贸易、赏赐赠送等。要实现文物“回流”,甄别文物流失的方式至关重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门石窟莲花洞正壁主佛左侧弟子迦叶像头部被盗凿前后的照片对比,头像现存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唐际根表示,通过战争抢劫、非法走私出境的文物,中国作为文物流失国可以保留追索权。移民携带、合法买卖、赏赐赠送三种文物出境方式,道德上无法谴责,法律上也无法追索。比较复杂的是通过代理征集方式出境的文物,由于中国政府第一部文物保护法规《古物保护法》直到1930年才正式公布,能否对这些文物实施追索很难厘清。

  唐际根说,追索非法流失文物可通过法律手段向文物现存国进行追索,虽不乏成功案例,但程序繁琐、取证困难、成功率较低。购买是另一种选择,圆明园兽首、皿方罍都是近年通过拍卖或拍卖协商的方式获取,但购买可能引发其他问题,是否值得提倡有待观察。

  唐际根强调,在海外文物难以实现完全回归的情况下,社会各界更应关注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文物,让中国人了解、共享这些文物的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门石窟莲花洞外,可见不少佛龛中的佛像已遗失。(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深圳望野博物馆创办人阎焰说,像龙门石窟雕这样的大型建筑艺术品,被盗凿、离开原生地之后其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应想方设法追回。此外,他还建议通过专家互访、借展交流、文物所在国开放流失文物信息等方式加深国人对海外流失文物的了解。

  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龙门石窟看经寺迦叶雕像送还龙门石窟,开启了龙门石窟流散海外文物回归的序幕。2005年,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古阳洞高树龛主尊佛头、火顶洞观音头像等7件龙门石窟石雕像,被盗80余年后回归故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在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前留影。(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上海一位知名收藏家在参观龙门石窟后表示,自己1999年曾在美国购得6个佛头雕像,他想邀请路伟来鉴定。如果这些雕像确认是从龙门石窟流出,他将会无偿捐赠给龙门石窟研究院。路伟对此表示欢迎。

  路伟介绍,龙门石窟正在实施“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复原和数据采集回归工程”,进行洞窟的三维数字化扫描、数据采集和数字化复原,并将虚拟展示完整造像和完整洞窟。

  “或许流失的龙门文物更多地将以数字化回归的方式重返龙门。”路伟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