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设在舟山册子岛的考古队驻地内,队员们正认真地分析探讨声纳的轨迹,对声纳传回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考古队队长林国聪告诉笔者,水下考古队今年的考古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现在正为明年的水下考古工作做准备。 据介绍,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茫茫海域中,静卧着2000至3000艘沉船,以宋元船只居多。在考古部门通过调查绘制出的一份浙东“海底藏宝图”中,37处可能存在沉船的海域被做了...
考古队员收回投放在海中的声呐 “这是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的第一站,主要任务是摸清水下‘家底’,目前我们已发现了10余处水下疑点,其中可能包括古沉船、古城堡、单体文物、现代战舰。”昨日,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林国聪以这句话归纳他们第一阶段的考古成果。记者昨日也跟随考古队出海,亲历充满神秘感的水下考古作业。 此次考古意义重大 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
持续两个月之久的“南海一号”穿梁工程今天全部完成。预计“南海一号”将于十二月中下旬打捞出水,并入住“水晶宫”。 据此间媒体报道,今天上午十一点三十六分,第三十六根也是最后一根底梁成功穿过“南海一号”的沉井。承担打捞工程的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现场监测显示,全部底梁都已到达指定位置。今天下午,工程人员开始对底...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后效果图 资料图片:打捞后,“南海I号”将被安置于由广东省政府直接拨款1.6亿元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 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有望在11月打捞出水。专门为展览古沉船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具备了让“南海I号”入馆的条件。 ...
“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 从发现之时起,“南海Ⅱ号”一直让人们充满期待 沉睡海底400年古船揭秘在即 转眼已到十月,曾被热捧一时、且有媒体报道称可能在今年10月打捞出水的“南海Ⅱ号”古沉船究竟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赴汕头市南澳岛一探虚实,有知情人士告知,曾经在沉船现场打捞的船只和考古人员已...
记者近日从“南海Ⅱ号”探摸现场获悉,考古专家在探摸的过程中,发现了两管铳炮。据推测,这两管铳炮可能是当年“南海Ⅱ号”为防御海盗所用。 为何一艘明代商贸船会装有火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分析说,明朝火器发达,受海盗、倭寇的困扰,当时的很多商贸船都配备了火器。 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两管铳炮可能与明代海禁期间海盗、走私的历史有...
新华网广州6月21日电(许黎娜)原定今年7月出水的“南海Ⅰ号”南宋古沉船,因受天气影响,不得不推迟到8月中旬出水。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副总指挥王仁义昨天透露,古沉船一定要确保在今年内打捞出水,如果推迟到明年的话,成本太大,各有关部门都难以承受。 据了解,打捞“南海Ⅰ号”的沉井在5月17日下水后,因为海...
原定今年七月出水的“南海Ⅰ号”南宋古沉船,因受天气影响,不得不推迟。打捞“南海I号”的沉井五月十七日入水后,因为海上天气很不稳定,风浪很大,打捞工作被迫数次中断。六月五日,沉井下压到淤泥以下十点五米左右的深度后,淤泥的摩擦力很大,导致下压阻力增大,进展缓慢。目前沉井距离完全到位的十二米目标还差一米左右。 广东省南澳县云澳海域发现大批古瓷和一艘千年古...
记者昨日获悉,在广东南澳发现的古沉船“南海Ⅱ号”,现已基本完成初步的水下考古探摸方案,并打捞出水了300多件珍贵古瓷器。预计今年10月,该古船可被整体“迁”出水面。目前汕头正酝酿兴建“南海Ⅱ号”古沉船博物馆,专门陈列船体中的各类文物。 据水下考古专家下水摸查,初步发现这艘约17至18米长的沉船,沉于海底25米至30米之间,船...
“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专家正在对打捞上岸的瓷器进行勘查。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在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的古沉船“南海Ⅱ号”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记者日前从市文广新局获悉,目前“南海Ⅱ号”已经基本完成初步的水下考古探摸方案,已经上报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正着手对沉船周围进行抽泥工作,为下一步的...
在打捞古沉船“南海I号”时,又传来发现“南海Ⅱ号”的消息。其实,早在200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对粤东、粤西展开沿海古沉船调查,发现南海海域星罗棋布般散落着不少古代沉船。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
“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专家正在对打捞上岸的瓷器进行勘查。时报记者 黎詠芝 林明声 林鸿 通讯员 袁笙 摄时报讯 (记者 黎詠芝 林鸿 通讯员 邹炜) 日前在广东南澳岛发现的古沉船,昨天被正式命名为“南海Ⅱ号”。记者同时获悉,“南海Ⅱ号”已初步认定为明代万历年间的沉船,而据专家猜测,发现“南海Ⅱ号...
新华网汕头6月9日电(记者 赖少芬)在广东南澳海域发现的明代沉船已经被命名为“南海II号”,而“南海II号”的发现只是揭开了南澳海域众多沉船的一角!考古专家9日向记者透露,南澳海域的古沉船应不止“南海Ⅱ号”一艘,肯定还有其他古沉船。 9日上午,在“南海II号”抢救性保护情况汇报会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
海上风浪加大了修建码头的难度。 本报阳江讯 (记者王广永、黄文生、龙成通、王鹏摄影报道)昨日下午,广东省建设厅、发改委、质量监督局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现场督办、检查。据了解,目前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在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预计6月中旬完成主体封顶。同时,据码头工作队员介绍,由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修建的迎接沉船进宫的码头受风浪影响暂时停工。目前对接码头的陆地部分已基本修建完毕...
本报讯 (记者王广永、翁晓鹏、王鹏)用于打捞沉睡800余年古沉船“南海Ⅰ号”的巨型“篮子”——沉井,于5月17日成功入水,在水下精确定位系统和潜水员的帮助下准确地将“南海Ⅰ号”罩扣住。经过了5天,沉井下压作业进展得怎么样?昨日,记者从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了解到,目前沉井已经下压到海底淤泥以下5米深 ,但由于两日来海上天气突变,风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