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专家组在进行文物认定。 昨日上午,大连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召开媒体通气会,正式对外公布大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并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范围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
专家组在进行文物认定 昨日上午,大连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召开媒体通气会,正式对外公布大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并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范围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
11月28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期冀永存——院藏书画修复成果汇报展”开幕式在西安举办。 本次展览是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汇报。美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于2016年3月立项,获得陕西省省财政专项支持,经过近一年半的建设,包含基础改造和专业设备购置,用时六个月完成了首批16幅书画的修复。 展览采用了多元的展示手段,每一...
山西吉县隶属临汾市,地处南流黄河东岸、吕梁山南端。对于山西先秦的文化格局而言,这一地区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是与晋南的中原系统相同,还是属于晋中或者是更北的吕梁山的文化谱系呢?最近出版的《吉县州川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将揭示这一地区的先秦文化序列和文化归属,从中可以看出山西境内先秦文化动态的文化格局。 这套《报告》是张忠培先生在国家文物局立项的《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
辽上京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辽上京遗址从2011年开始有计划的考古发掘至今,已初步摸清遗址的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和历史沿革。 辽上京的中轴线呈东西走向,体现出以东为尊。考古发现皇城东门、宫城东门、宫城内一组东向的大型建筑院落及贯穿其间的东西向道路遗址,呈东西向轴线布局。辽上京皇城和宫城西门均为单门道,而皇城和宫城东门均为一门三道,可见东门等...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展示扶贫开发工作成果,11月15日,由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支持,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淮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淮阳县文广新局、淮阳县平粮台管理处(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承办的“手铲释宛丘——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莉、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河南...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更是欧亚文明的文化交流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丝路文化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众多相关图书中,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敦煌研究院编的“丝路译丛”,因从考古角度来探秘新发现而引起多方关注。该译从汇集了各个国家顶尖丝绸之路考古专家的力作,不仅呈现了当今丝路文化研究的最新考古成果,更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诸文化的密切关系。 欧亚文明在丝路上的 碰撞与交融...
为了纪念“南海号”发现30周年,成功举行“整体打捞”10周年,昨天起,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位考古学专家齐聚广东阳江海陵岛,出席为期2天的“ 南海Ⅰ号 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将围绕“南海Ⅰ号”调查、发掘、展示与研究,中国水下考古的回顾与展望,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国际视野下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展开演讲和对话。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人民...
为推广我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率,提升我省文物保护水平,浙江省文物局于11月20日至21日在杭州举办全省文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会。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省直文博单位相关负责人,各设区市文物行政部门业务处室、博物馆、文保所负责人约50人参加会议。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出席会议并致辞。 曹鸿在致辞中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特别是201...
11 月3日,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文化惠民活动,举办“走进乡村,文物释疑”为主题的考古成果展示活动,组织专业人员赴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也克力村、拜城县克孜尔石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等偏远地区巡回展示,成功举办5 场。旨在丰富“三区”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此次活动备受基层群众欢迎,取得良好效果。 考...
包含越王剑在内的450余件珍贵文物15日首度集中亮相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40年成果展。 发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粮台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并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确定其为一座龙山时期的城址,2016年被列入全国《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当日,“手铲释宛丘——淮阳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40年成果展”在河南郑州对外开放。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此间介绍称,2014年...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展示扶贫开发工作成果,11月15日,由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支持,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淮阳县政府联合主办的“手铲释宛丘——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大朱庄村西南,发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国龙山文化考古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遗址中南城门附近铺设的陶排水管道,是迄今所知中国最...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与文物保护”国家高级研修班日前在南昌开班。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和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分别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来自考古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也分别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海昏侯墓视野下的汉墓考古》《科技考古的若干前沿问题》《实验室考古理念及方法研究——海昏侯主墓实例》《海昏侯墓出土金属器保护研究》《竹木漆器保护研究——兼谈海昏侯墓出土木器与简牍...
11月15日,由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牵头,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淮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手铲释宛丘——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王莉、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周口市副市长王少青,以及淮阳县主要领导等200余人共同见证...
11日,考古界17名专家学者聚集扬州,论证古城“北城门”遗址发掘成果。扬州蜀岗古城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历经三十载的调查探寻和勘探发掘,该城门年代序列完整且保存状态较好,前后延续1500余年,既是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门形制变化及相关建筑技术的重要资料。 扬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军在专家论证会上致辞时说,扬州城始建于春秋末年,经汉至隋在蜀岗上建有城池,唐代扩展到蜀岗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