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就北京故宫藏品问题,特别是与台北故宫的馆藏状况比较,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再度回应外界提问。他表示,根据最近一次文物清理的结果,截至2010年12月故宫博物院藏品为1807558件(套),台北故宫典藏文物总数696112件(截至2013年6月),“两岸故宫藏品均主要来自清宫旧藏,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可谓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新说:北京...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故宫,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如果你到北京游玩,哪怕只有一天,故宫也是不可能落下的。天蒙蒙亮爬起来,看完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拍几张纪念照,然后径直走进故宫,在烈日下仰视这片古老而又无与伦比的紫禁城。 作为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今天的故宫每天接待着上万名游客。你可能来过这里,但是对于...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北京故宫院长单霁翔在6月30日的“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普查清理计划”发布会上首次主动公开提及这一话题。在他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他介绍说,1933年迁往上海储藏的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确系精品,为古物馆藏各类瓷铜玉器,图书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皇极殿、乾清宫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以及文献馆档案、册宝...
北京故宫有“镇馆之宝”吗?院长单霁翔6月30日直面这一话题,认为“打造”所谓“明星文物”的做法得不偿失,“对于博物馆和观众来说,实在是两败俱伤”。 单霁翔指出,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并且形成了结构严谨的文物脉络、体系,以供欣赏和研究,使得单件藏品不可孤立而存。因此故宫博物院从不突出某一两件文物,“打造”所谓的“明星文物”、“镇馆之宝”。“对故宫博物院来说,密不可分的整个文物...
英国东方陶瓷学会名誉会员朱仁明(左)代表学会授予耿宝昌“希尔金奖”。 6月20日,92岁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英国东方陶瓷学会授予“希尔金奖”。据了解,该奖项的获得者均为世界范围内为研究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艺术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而耿宝昌是继禚振西之后,第二位获得该项荣誉的中国学者。 英国东方陶瓷学会认为,对于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品的学者来说,耿宝昌一直以来都是最具...
“作为一个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中国人,我倍感欣慰。”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申遗成功,意味着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几代人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认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创了历史新篇。 “这当然使人振奋,也令人深思。”一朝梦圆举国欢腾,单霁翔不忘提醒,申遗成功,只能算是新起点,后续的保护工作会是个沉重...
在北京市学院路街道展春园社区,“故宫文化”志愿宣讲团奉上“盛世辉煌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宫钟表馆”和“皇家园林”两场精彩宣讲;在首都图书馆,现场学做线装书活动引得排队者众多……6月14日,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响彻全国。 增加国宝面世机会 “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而是直接关系民生的文化食粮。”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
日前,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视察并指导都江堰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是单霁翔自“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以来第二十次亲临都江堰市关心都江堰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单霁翔一行来到都江堰市“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文化遗产保护修缮重点项目都江堰古建筑群实地走访,并听取都江堰市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的介绍,在得知保护修缮后的都...
近期,备受瞩目的故宫博物院在调整票价、安保机制等多方面做出改革,院长单霁翔更于日前晒出馆藏180余万件(套)文物的“家底”。29日,单霁翔通过邮件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故宫这些藏品中有上百万件需要进行修复和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此前拟定的游客限流、分流等方案则已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原则批复,近期便将发布,“我们对待文物必须有‘如履薄冰’之感,预计2015年故宫开放区域达65%。” “执掌”故宫:首要...
本着对都江堰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浓厚情感及受到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的热忱邀请,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5月20日专程赴我市,在市文化馆演艺厅为我市200多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上了一堂题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课。这已是单院长自2008年以来第20次到我市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单院长全程站立,并以饱满的热情,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城市文...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日前在京成立,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从此有了一支专家工作团队。 百年建筑何以称得上“遗产”?相比于千年文化遗产,百年建筑遗产的保护面临怎样的课题? 百年建筑,记录百年风云 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就中国而言,在20世纪的100年里,完成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过去100年留在中华大地的建筑遗产,生动记录了百年历史风云...
作为中国藏品最为宏富的博物院,故宫“家底”有多少?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记者“晾晒”、兜底——在册文物共1807558件(套)。 其中,珍贵藏品168万件,占全国博物馆系统401万件珍贵文物的42%,重要类别均传承有序。如此多的“藏品”按照当下展陈速度,何时才能展完? 单霁翔坦承:按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面积,每年约有1万多件藏品能与观众“见面”,1807558件(套)...
国家文物局前不久公布消息,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 在公众看来,文物被“馆藏”,还不安全吗?这个惊人的数字不禁让公众担心,我国放在博物馆的文物究竟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腐蚀?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文物放进博物馆,是否等于放进了“保险箱”? 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是博物馆一项重大基础性...
中国文物学会4月29日在北京成立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旨在加强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表示,委员会将致力于提升社会各界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开展科学评估,探索保护方法,实施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合理利用。 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与古代文化遗存相比,由于在保护理念、认定标准、法律保障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体系,使20世纪建筑遗产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