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代 “王为般卜”龟甲刻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能不重视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一些基本问题逐渐达成了共识。下面我就讲讲中华文明的几个基本特点。 中华文明的原生性 中华文明是在欧亚大陆东部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近代以来,历史学者通过对考古学、古人类学、古文字学、民族学等文...
今年的第32届兰亭书法节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场关于“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主题演讲,吸引了不少绍兴文化界的“粉丝”。演讲当天,全场座无虚席,掌声一阵接一阵。一直过了中午12点半,也因单院长要赶赴富阳才意犹未尽地结束。 一个即兴演讲,怎么会吸引那么多人?还是文化。因为对文化关注,这样一场讲座打通了故宫和绍兴的“任督二脉”。其实,单院长的演讲诠释的是一个道理:故宫在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上,...
在北京市正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之际,北京老城区何去何从?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此次用三个提案就此提出建议,将北京62.5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内尚存整体保护价值的历史街区,全部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单霁翔提交的《关于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契机加强历史城区保护的提案》、《关于维护北京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提案》、《关于增加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提案》,核心都是如何保护北京旧城。 在他看来,长期以来...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其老城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亟须得到妥善地保护。因此,今年我提交的3个提案《关于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契机加强历史城区保护的提案》、《关于维护北京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提案》、《关于增加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提案》,其核心都是如何保护好北京历史城区。 长期以来,对北京历史城区既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又要实现多功能的现代城市建设,这的确是个难题。经过多年...
养心殿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是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去年,这座院落开启了百年来的首次大修,预计2020年完成。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修之后的养心殿开放面积将超过六成,与现在的“隔窗欣赏”不同,届时,游客可以走进养心殿内部参观。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每年约1500万游客中,有约500万游人都会选择前去参观养心殿,但由于条件限制,该区域可供观众参观...
昨天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间隙,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大修的养心殿将于2020年修缮完毕,届时游客参观无需再隔着玻璃,而是可以入内参观。 今年,单霁翔带来了15个提案,大部分与古建筑修缮、遗产保护相关。单霁翔介绍,目前故宫博物院负责保护维修的古建筑9371间。古建筑修缮一方面保护古建筑的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就是扩大开放。不进行古建筑修缮,扩大开放...
“故宫和景德镇之间绝对不是闪婚,我们已经恋爱500多年了。”昨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演讲中用这样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比喻来形容故宫与景德镇之间的关系,博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这场在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的主题为“宋元明清宫廷、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对话”的演讲吸引了400余位观众现场聆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汪剑平,副市长熊皓出席了活动,活动由汪剑平主持。 演讲中,单霁翔先从故宫博物院的规划、发...
27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受邀作客江西省图书馆“赣图大讲堂”,为大家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讲座。姜涛摄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27日在南昌表示,西汉海昏侯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么大数量的文物出土,在近年来极为罕见。下一步要凝聚力量完善它的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为今后研究和展示创造更好的条件。 当天上午,单霁翔受邀作客江西省图书馆“赣...
日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通过故宫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了互动。单霁翔透露,故宫计划在今年春天开放西部断虹桥区域,但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暂无让游客入内参观计划。 有网友提出,故宫西华门内修建了一排屏风楼,现在分别归第一历史档案馆和部队使用。并询问这组宫内最大“违建”的拆除时间。对此单霁翔表示,上世纪70年代初建设的北京饭店高度超标,屏风楼就是当时修建的,拆除了西华门两侧的马道,让西华门...
人物档案 单霁翔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曾获文物保护专业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和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出版《文化遗产·思行文丛》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1 7000种和7亿元 11日上午,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应邀在洛阳会议中心为全市文博系统干部作了一场学术报告,题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然...
日前,全国政协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参会发言时表示,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面临“人去艺亡”的严峻局面。 >>现状 古建修缮队被迫解体 单霁翔指出,故宫博物院拥有古建筑9371间,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皇宫建筑群。2008年“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15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论坛”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闭幕。闭幕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总结了“紫禁城论坛”取得的成果,并宣读了由33位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来宾签署的《紫禁城宣言》。 10年前,故宫博物院曾举办“紫禁城对话”,与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等博物馆馆长共同探讨“当代博物馆的机遇与挑战”。10年后,紫禁城论坛邀请到了33位国内外重要博物馆馆长及国际博物馆协会主...
故宫博物院今年9月起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轰动京城,有时甚至需要排队6小时才能观展。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展览展出的是故宫博物院一批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伯远帖》等。 观众之所以现在能看到《伯远帖》《五牛图》,离不开郑振铎先生的不懈努力。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振铎纪念馆名誉馆长单霁翔接受温都记者专访,讲述郑振铎抢救文物故事。 追回流失在外的《五牛图》《伯远帖》 郑振铎是新...
故宫博物院90岁了。这次生日,尘封了90年的故宫四大宫殿区域第一次向公众打开大门,开放了从慈宁宫到午门燕翅楼,从宝蕴楼再到东华门区域的城墙和古建筑,露出约15万平方米的新面孔。 尘封90年,四大区域首次开放 从故宫城墙上俯瞰紫禁城建筑群,将成为故宫博物院成立90年后观众的新体验。在90年院庆之际,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了东侧1/6的紫禁城城墙,观众可登上东华门城楼行至午门雁翅楼展厅,沿着这段城...
观众排起长队观看“石渠宝笈特展”。 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90年院庆,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化盛宴也达到了高潮。汇集历代名画的“石渠宝笈特展”要更换部分展品,近几天观众离开武英殿时,都已是晚上10点以后。过去来故宫只能看三大殿的情形在今年秋天被彻底颠覆,密集的展览让观众大饱眼福。 不断扩大的开放区域、日趋人性化的服务、新意迭出的文创产品……故宫近两年的巨大变化离不开改革举措的推动。在故宫博物院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