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古时的人们读书取得功名,除了求达官贵人授匾外,石桅杆也是显赫功名的科举文物之一,相当于今天的“学位证”。近日,在龙岩长汀馆前镇陈莲村东牙里就发现了一对光绪丁丑年间的石桅杆。这对桅杆建在丘家祠堂门前,坐西北向东南,间距9米左右,其高度、造型一致。 桅杆高6.5米左右,其基座呈正方形,用长约2米的条石砌成。柱身呈圆柱形,上细下粗,下端直径约50厘米,顶端直径约30厘米,中...
光绪朝青花瓷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扎眼,青花飘在釉面之上。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花鸟、花果、狮球、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等。光绪青花瓷胎子厚重笨拙,比同治时的坚致,有的比较细密。釉面粗松稀薄,白中泛青,有的很白。常见有赏瓶、龙缸、玉壶春瓶、绣墩、灯笼尊、茶壶、蒜头瓶、天球瓶、贯耳瓶、...
光绪一朝,官窑瓷器的生产甚为红火。官窑瓷器的数量之多、制作工艺之精湛,远非道光、咸丰、同治各朝所能比拟。但这一段时期犹如回光返照,衰落的趋势不可扭转。紧接着的宣统是清代最后的一个王朝,风雨之中摇曳的统治已不能致力于陶瓷业的复兴。 一、青花 光绪青花官窑以仿古为主线,民窑则走商品化道路,在制瓷技术和艺术的追求上具有现代瓷的特色。 官窑青花的胎土精良、细腻洁净。民窑器粗精...
(记者 陈晓航 通讯员 梁小军/文)两只确定为“清光绪时期青花人物高足碗”的瓷碗,被旅客准备带离出境,近日被深圳湾海关查获。这是该海关今年开展“国门之盾”行动以来,查获的第7宗涉嫌走私文物案件。 9月14日晚,一名香港籍旅客乘坐一辆粤港两地牌营运车辆从深圳湾口岸出境,被深圳湾海关控获。经查验发现,该旅客行李箱内装着一个简单、粗糙的木匣,打开木匣,里面装着2只以黄色绸布包裹的青花人物高足瓷碗。 ...
青花瓷器兴盛于元朝,在清朝也有很大的发展。清代青花以康熙时的为最好,而康熙青花又以中、晚期的为佳。后代出现了很多仿康熙青花,但其与康熙青花的胎质工艺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今天小编就给您讲讲如何鉴别康熙青花与光绪青花。 康熙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造型硬挺、爽利、饱满有力,大件器皿更是气魄雄伟。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在风格上是完全协调的。康熙青花瓷器...
清光绪青花双龙纹大盘 清光绪时期瓷器的器型很多,比同治和咸丰时期的瓷器式样多出数倍。传统器型在光绪时大量烧制,同时又仿清早期器型。其中以仿康熙朝器物最多,但胎质不如康熙朝坚硬细密,釉面欠莹润。民窑器多粗糙不规整。光绪时的青花瓷,普遍使用洋蓝(由外国传入的青花料),这是光绪朝独有的青花料。这种洋蓝料给人的感觉轻浮鲜亮,比较俗气,近几年也有仿制品出现,但仿品的器型极具现代感。 光绪时期一方...
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 同治时期民窑粉彩瓷器主要依据胎釉、彩料和纹饰特点予以判断。一般而言,胎体有的轻薄,有的厚重,两种均较粗松;以指轻扣圆器的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点。 施釉稀薄,呈莹白色,质粗松软,釉面不够平整。制作不规整,厚胎者更为粗糙笨拙。色料中因施加粉质较多而显浓厚。有的延续前朝传统施绿釉里,因色泽浓重,施彩较厚,釉面不够平整,呈波浪...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
清光绪时期瓷器的器型很多,比同治和咸丰时期的瓷器式样多出数倍。传统器型在光绪时大量烧制,同时又仿清早期器型。其中以仿康熙朝器物最多,但胎质不如康熙朝坚硬细密,釉面欠莹润。民窑器多粗糙不规整。光绪时的青花瓷,普遍使用洋蓝(由外国传入的青花料),这是光绪朝独有的青花料。这种洋蓝料给人的感觉轻浮鲜亮,比较俗气,近几年也有仿制品出现,但仿品的器型极具现代感。 光绪时期一方面特别推崇前朝瓷器,另一...
核心提示:“我家院子里有块‘大石头’,形状像元宝,上面还刻着花纹和福字,到底干什么用的呢?”81岁的马英奎老人家有这样一块大石头,有人说是“上马石”,有人说是染布用的“踩布石”,弄清楚它的来历,一直是马英奎的心愿。 “我家院子里有块‘大石头’,形状像...
清光绪粉青釉琮式瓶 粉青釉琮式瓶底款 陕西 朱建 这件粉青釉琮式瓶(见图),高27.8厘米,腹径12.5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10.8厘米。圆口,短颈微撇,平折肩,方体,圈足,足底露胎。通体及底部满施粉青色釉,底书青花“大清光绪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器身四周浅浮雕八卦图案,八卦图案为突出的阳文...
此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的影印(局部)。这是一本在“危局太迫”的情势下推出的读本,尤其注意通俗易懂,三字文并绘图:“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我国民,要相为”,“我同胞,宜勉哉”。尽管此书有些封建性内容,但力求达到“黄口小儿遽与之言”普及效果,有其合理处。
裕德龄洋装照 裕德龄姐妹照片,左为裕容龄,右为裕德龄。 我一直认为,最靠谱的历史,往往是由亲历者记录而成的。因为那种现场感是无法取代的。 现场感才是王道,历史如此,故事如此,新闻也如此。 今年以来,断断续续地读一部名为《清宫二年记》的书,这就是由历史亲历者所作的记录文字,作者裕德龄是清朝郡主,中法混血儿,历史给了她一个见证的机会,让她在慈禧太后身边工作了两年,为紫禁城八女官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