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村民院门口放光绪年间民俗文物“上马石”

核心提示:“我家院子里有块‘大石头’,形状像元宝,上面还刻着花纹和福字,到底干什么用的呢?”81岁的马英奎老人家有这样一块大石头,有人说是“上马石”,有人说是染布用的“踩布石”,弄清楚它的来历,一直是马英奎的心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家院子里有块‘大石头’,形状像元宝,上面还刻着花纹和福字,到底干什么用的呢?”81岁的马英奎老人家有这样一块大石头,有人说是“上马石”,有人说是染布用的“踩布石”,弄清楚它的来历,一直是马英奎的心愿。

“元宝石”的来历扑朔迷离

马英奎家住永吉县岔路河镇河东村2社。“大约在1997年,我家附近有位姓满的邻居,他家有块大石头,形状非常像元宝,当时他要搬家无法带着,我就花100元钱买了下来。”马英奎说,这块石头上面的花纹精细,还刻着“福”字,他觉得非常吉祥。

石头买回来后,就放在院门口,亲朋好友看到后,都觉得很有意思,大家称它为“元宝石”。

这块石头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他曾听人说,石头的原主人也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已经多次易手,这块石头有多少年历史,原主人也不清楚。

“这块大石头以前在村里一家烧饼铺门前放着,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玩累了,经常坐在上面休息。”82岁的村民金玉庭曾听老辈人说,这块石头可能是“上马石”,是古代人骑马时用的垫脚石,也有人说,是过去的染坊染布时用的“踩布石”。

马英奎说,有很多人来看过这块石头,但是都没有最后确定它是做什么用的。

临时做拓片辨认字迹

为了帮马英奎老人完成心愿,5日,记者与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一起,来到马英奎老人家。

石头虽然久经风雨,但保存完好,几乎没有破损。大理石质地呈灰白色,元宝外形,石头两面分别雕刻了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还有花纹,石头两侧有类似“扣手”的凹槽。经测量,它上长120厘米,下长60厘米,宽25厘米,高60厘米。

“‘福’字旁边还有字迹,但太模糊了,看不出来写的是啥。”马英奎老人说。

皮福生临时做了拓片,白纸上显示出“三百六十”四个字。经仔细考察,皮福生表示,大石头上的一个福字是行书,另一个是楷书。

大石头原是清代民俗文物

“这是一块‘上马石’,因形状像元宝,所以俗称‘元宝石’,它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物件,是一件民俗文物。”皮福生说,中国人历来喜欢求吉祥,踩着有福字的上马石,意为“财富”,两侧类似扣手的凹槽,意为捧着元宝,“三百六十”四个字意为一年,希望一年都有福气。这块上马石做工如此精细,可想而知,从前的拥有者应该是富贵人家。

“九台地区也出现过一块类似的上马石,但做工没有这块精细,还有些破损,这块保存如此完整,非常难得。”皮福生说。

“想不到我家院子里放了这么多年的大石头竟是清代民俗文物!”马英奎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他要把大石头搬到院子中间,让来往的亲戚朋友都沾沾福气。

责任编辑:陈万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