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瓷业的发展--光绪、宣统时期

  光绪一朝,官窑瓷器的生产甚为红火。官窑瓷器的数量之多、制作工艺之精湛,远非道光、咸丰、同治各朝所能比拟。但这一段时期犹如回光返照,衰落的趋势不可扭转。紧接着的宣统是清代最后的一个王朝,风雨之中摇曳的统治已不能致力于陶瓷业的复兴。

  一、青花

  光绪青花官窑以仿古为主线,民窑则走商品化道路,在制瓷技术和艺术的追求上具有现代瓷的特色。

  官窑青花的胎土精良、细腻洁净。民窑器粗精均有。釉色青白为主,有一部分浆白釉,釉层薄,致使青花如浮釉面,缺少含蓄与韵味。官窑青花有两种发色:一种是画晚清风格的牡丹双燕等纹饰的作品,呈色纯净细洁、不见瑕疵,略有蓝灰色调,成为光绪官窑青花特有呈色。另一种是呈色青紫、明艳亮丽,有的含小而均匀的黑点。民窑青花发色多样,有纯正的靛青,也有浑浊的灰青,有些用工业钴料的则紫中有晕散飘浮感。

  这一时期,青花纹饰的主要特点是:清代的各种传统纹饰都能见到,但均有改造,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完全受图案化、程式化的支配。在青花绘制中,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相比之下一些制作较精的民窑青花更具有艺术价值,纹饰虽以传统为主,但布白和画法上都已创新。造型大多以康熙、雍正、乾隆制品为样本,在器物线条的圆润、胎体的轻薄上已超过咸丰和同治。仿前清的玉壶春瓶、天球瓶、灯笼尊、牛头尊等虽难言乱真,但确实轩轾难分。

  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其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之类。官窑青花中题“体和殿制”款的为慈禧专用瓷,质精而量多,纹饰有云龙、梅竹等。另有一种“体和殿制”款的花卉纹盒,纹饰精美、制作工致,属晚清官窑的代表作。

  宣统青花完全是光绪青花的延伸和完美,总体制作工艺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骨坚致、细腻而洁白,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之声音清脆,釉层中极少气泡,光亮透明,但白釉中仍含一丝青味,和民国十年后的粉白有别。青花呈色有两种:一种蓝中含灰,多用于民窑粗器;另一种青中含紫,明丽而艳扬,多用于官窑中的传统作品。有部分民窑用工业钴料,青紫色,晕散飘浮。官窑青花纹饰如八卦云鹤纹、海水瑞兽纹、团龙纹、蚕纹、“寿”字纹等仿清前期作品,技术精于同治和光绪,艺术上却缺少创造力。

  二、粉彩

  光绪为慈禧万寿烧制了数以万计的色地粉彩瓷器。这些宫廷用瓷装饰风格相同,除了少量用冷色地外,大都以浓重的暖色作地,上绘寓意万寿喜庆的花鸟、花卉等纹饰,纹样题材丰富,如光绪粉彩藕荷地花鸟圆盒等。其中光绪粉彩餐具特别喜欢用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鸳鸯莲花等纹样。这些御烧的瓷器都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及一定的工艺水准,但缺乏艺术创造性,反映出当时宫廷对御窑厂的严格束缚阻碍了工匠制瓷技艺的创造性发挥。粉彩陈设品中有一些是大型器,如赏瓶、各式花盆、大地瓶以及大缸等,反映晚清烧制大型瓷器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如光绪粉彩描金五伦图象耳大地瓶可谓光绪粉彩中的精品,光绪粉彩黄地凸雕古龙耳大地瓶更是难得一见的佳品。光绪时陈设品的底部用红彩楷书“永庆长春”。

  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告失败。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陶瓷人材。此外,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建阳、广东佛山、四川成都、河北彭城等地窑厂也都有产品面市,至民国时期继续烧造。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仍为稀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