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底,“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被盗,一块重达500余公斤的“八仙过海”汉白玉浮雕失踪,蕲春警方经过10天的不懈努力,于8月1日凌晨,一举打掉一个安徽籍文物盗窃团伙,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完好地追回了被盗文物。 7月23日,蕲春县横车镇长石村村民发现,村里万年台戏楼的戏台缺了一个口子,嵌在戏台边的的汉白玉浮雕被盗了。据了解,万年台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光绪十年(1884)扩修,是“湖...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巡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汉三星堆的“铜人头像”等诸多青铜器正向观众诉说神秘地古蜀文明。近日,成都博物馆又举办了一场由古蜀及秦地演绎秦蜀之路的青铜器展览,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铜人头像”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此次展览主要集结了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无论是以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构成礼仪体系...
早在北京保利宣布即将拍卖这张宋人绘制《汉宫秋图》之后,就引起了古代书画界的轰动,作为南宋宫廷画家的上乘之作,《汉宫秋图》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一幅留有汉武帝御容的古画,收录《石渠宝笈续编》,贮御书房。 拍卖现场 果然,这张乾隆皇帝颇为喜爱的《汉宫秋图》不负众望,在6月17日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震古烁今——从宋到近现代的中国书画” 专场中,现场以9600万元起拍,场内后区直接报价1亿元,引...
这面东汉车马神仙画像镜(见图),直径22.5、钮径4.1、缘厚1.2厘米;圆形,半球形钮,联珠纹钮座,于1971年绍兴县兰亭镇娄宫出土,现藏于绍兴市博物馆。 东汉车马神仙画像镜——绍兴博物馆 镜区设四枚乳钉分隔四组浮雕——两组对置为奔驰的驷马轿式篷车;一组为东王公席地跽坐,左侧侍者为其摇扇,右侧展放竹简;另一组为西王母席地跽坐,左一侍者为其摇扇,右一侍者手托奁盒。 镜背图案外围一道隶书铭...
两汉时期包括西汉、新莽、东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方面都为汉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时陶瓷业的进步和漆器的发展,虽然代替了青铜器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制铜工艺并没有衰退,而是转向了制造铜镜等方面。因此,两汉时期铜镜的铸制业获得了重大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The Han dynasty, including the western...
2001年,伴随着金沙遗址的惊世出土,成都考古步入了黄金时代。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成都历史的认知。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是这个夏天最为重磅的展览之一。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套...
滑石被应用于工艺制作,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迄今已知摩氏硬度最低的矿物。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华夏古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为使陶器滑润不粗糙且质坚耐用,就懂得在制陶时掺入滑石粉。南朝陶弘景(456—536)所著《本草经集注》中,就载有描述其“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之言。因滑石硬度低,古人又将其作为雕刻材料,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滑石雕刻艺术。再者滑石具有玉的外观和莹润感,故古代民间常用来代替玉材制作...
西汉龙凤纹玉璜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龙凤纹玉璜拓片 西汉出廓龙凤纹玉戈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凤鸟纹装饰出现得很早,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凤纹图像。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印有凤鸟、兽面和太阳纹图案的白色陶罐,其凤鸟的姿态为飞翔状,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凤形纹样。另如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的凤形陶杯;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象牙雕,吴县鞋山墓葬出土的...
今年年初,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浦口区星甸园区一处项目地块进行了前期勘探,并对勘探发现的地下遗迹展开考古发掘,共发掘西汉、东汉晚期及宋代墓葬37座,出土遗物200余件。根据墓葬方向和排列方式,初步推断为一处汉代家族墓地,为认识星甸地区汉代社会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图一(右一):考古现场发掘的西汉墓葬。图二(左上):墓葬出土的陶质香薰。图三(左下):墓葬出土的陶器。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株洲市文物局考古队 2008年4月7日,醴陵市文物局在城区阳三石〔名都•天下城〕建设工地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并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墓顶、墓道早年被破坏,墓室残长2.5米、宽2.3米、残高0.9米。墓壁用鱼形纹青砖砌成,墓底用长方形青砖斜铺而成。墓砖长32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墓向为245°。墓葬没有出土随葬品,应为早年被盗。依据其墓葬形制及墓砖的纹饰,属于东汉时期墓葬。
株洲市文物局考古队 2004年7月30日,株洲市文物管理处在株洲市石峰区龙头铺镇农坛寺贾家冲组发现一座砖室墓,并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墓系两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94度。墓全长4.40米,前室宽3.06米,后室宽2.16米,残高0.84米。墓壁采用“两顺一丁”的砌法,墓壁砖长0.32厘米,宽0.16厘米,厚6厘米。墓壁砖底部施麻布纹,侧面施三角形几何纹饰。墓底铺地砖平铺一层,前室为横...
2004年3月8日,株洲市文物管理处接到株洲县长冲乡花冲村六组村民电话反映,在当地一个叫蛇形山的山地发现一座砖室墓。随即,株洲市文物管理处的考古人员赶往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该墓系单室券顶砖室墓,券拱保存完好,券拱之上约有3米封土,清理时由墓门进入。方向238度。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3.64米,宽2.18米,高2.26米。墓壁为“两顺一丁”砌法,拱顶为楔形砖单券,墓室地面的左侧分别用竖铺和横...
为配合炎汝高速公路建设,2012年7月20日至25日,炎陵县文物局派出专业人员,在炎汝高速三河镇1+558段6号附道的虎形山上,抢救性发掘一座古墓葬。通过发掘得知,该墓是一座东汉时期带凸形砖室墓,墓向70度。墓分前后室,不砌隔墙,墓室底部积有40厘米淤泥。墓壁砌砖的纹饰均朝室内,前室已遭施工机械挖毁,仅后室部分保存,后室长为4米,宽为2.8米,墓壁用长方形砖上、下单层纵放平铺错缝叠砌,靠前室楔形砖...
2001年,伴随着金沙遗址的惊世出土,成都考古步入了黄金时代。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成都历史的认知。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是这个夏天最为重磅的展览之一。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
1978年,象鼻嘴西汉长沙王吴著墓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主持下,进行了精心的考古发掘。该墓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溁湾镇以北约两公里处,在史学界有“象鼻嘴一号汉墓”之称,是湖南省至今为止发掘的众多汉墓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之墓,并在我国目前所发掘的诸侯王墓中十分罕见。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该墓遗址,长沙市政府还于1993年11月建成了王陵公园(现称望月公园)。 在当时的吴著墓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件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