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2015草原玉石之路调研的7月考察活动,聚焦河套地区史前文化即龙山文化分布情况,特别是黄河两岸的晋陕史前玉文化,试图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找回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重要交通线路,搜寻西北齐家文化通过黄河与龙山文化的互动关联。在黄河以东的山西兴县二十里铺的猪山上找到一座失落4000多年的史前石头城和祭坛,或许还兼有天文观测台功能。 【关键词】玉石之路;龙山文化;史前古城;兴县猪山;史前祭坛 《百色...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透露,考古人员在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寨峁梁遗址处在开光川下游西南侧的一座椭圆形山峁上,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 “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的房址是寨峁梁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
由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中市文物旅游局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史前考古龙岗论坛于11月7日—9日在汉中市举行。来自加拿大皇家博物馆和中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以及全国30个省市考古研究机构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本次龙岗论坛主要包含学术专题讲座、考古现场考察、学术交流研讨等方面内容。龙岗考古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包...
记者2日从陕西榆林市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当地府谷县境内寨山村发现大型史前石城遗址,初步推测为仰韶晚期到龙山早期,或早于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峁遗址。 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最早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兴盛于龙山晚期,属于中国北方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府谷寨山石城遗址,有东西四门和望楼。北临黄河支流石马川,东临绿川沟河流。 ...
石峁遗址新发现的壁画残块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石峁遗址的壁画都画在哪里,又有什么作用?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 壁画面积近40平方厘米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石峁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遗址内,按照壁画发现的位置推测,...
10月28日,华商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我省考古人员近期在榆林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 据介绍,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遗址内,按照壁画发现的位置推测,这块壁画以前应该是绘在外城东门门道内侧的墙壁上,这是今年新发现的一处地点,壁画面积将近40平方厘米,而此前在遗址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残...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期在榆林石峁遗址发现了一块目前最大的史前壁画残块,这说明壁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石峁遗址一些重要和高等级的建筑物上是普遍存在的,暗示着这个区域很可能就是中国壁画的发源地。 这块最大的壁画残块发现于外城东门遗址内,是今年刚刚新发现的一处地点,壁画面积将近40平方厘米。从一部分正面朝下,背后有草拌泥的情况判断,应该是城墙墙体倒塌后,壁画被土层埋在地下。与以前在外城洞门口和皇城台发现的整...
石峁遗址高等级院落是什么格局?继不久前发现的人面石像后,石峁遗址还会有什么新发现?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附近,清理出一处大型高等级史前院落,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判断石峁古城的性质和早期国家的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比此前发现院落面积大3——4倍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新发现的这座大型院落是两座石墙地面式房址和两座窑洞及护坡石墙...
在石峁城址的一处墙体发现的放大版的眼睛(9月8日摄) 新华社发 石峁遗址高等级院落是什么格局?继不久前发现的人面石像后,石峁遗址还会有什么新发现?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附近,清理出一处大型高等级史前院落,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判断石峁古城的性质和早期国家的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比此前发现院落面积大3——4倍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
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一处大型高等级史前院落 陕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附近,清理出一处大型高等级史前院落,这一发现对研究、判断石峁古城的性质和早期国家的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新发现的这座史前石砌院落由四处房子组成,包括卧室、起居室和礼仪性的建筑等。 它的主体建筑是一个方形的石头建筑,在这个建筑门外,有一个非常平整的地坪,在地坪的中心位置,有绿色石头做成的装饰。 房子中有两处...
记者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近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考古人员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睛,...
记者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近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考古人员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我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自2011年起陆续发现近200块壁画残块,这是迄今为止国境出土数量最多的史前壁画,为研究中国壁画发展史、早期壁画的艺术特征和制作工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这批壁画成层、成片分布在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内,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使用了铁红、铁黄、炭黑以及绿土四种颜料绘制出各种几何图案,其中最大的壁画残块约30厘米见方。经过多...
考古发掘的大兴安岭岩画,白桦岗兽披毛犀 15日下午,省文化厅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2年至今,我省考古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岩画纹样有三类以人和动物为主 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考古学者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