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高洪智是白兔丘村的一名齐国上卿——高傒文化研究者,他是土生土长的白兔丘村人,今年54岁,现在是中华高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专业研究高傒,最近他将找专家论证开发高傒文化园。1986年他陪朋友到齐国历史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标注的国家一级文物——髙子戈,他十分惊诧:这不是16年前我卖给废品收购站的那个物件吗?当时按废铜卖了6元钱的东西,竟然是件国宝级文物,高洪智惋惜、酸痛涌上心头。 这件春秋战国...
9月13日,山东省第一家民办冷兵器博物馆——山东金珍堂冷兵器博物馆在临淄正式揭牌纳客 山东金珍堂冷兵器博物馆的开馆大大提升了临淄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 9月13日,山东省第一家民办冷兵器博物馆——山东金珍堂冷兵器博物馆在临淄正式开馆纳客。 该馆坐落于临淄齐都国际商务大厦A座七楼,是山东金珍堂投资有限公司在成功创建古钱币博物馆后又建设的一个具...
近日,山东第一家民办冷兵器博物馆(金珍堂)在临淄开馆。 据了解,山东金珍堂冷兵器博物馆是山东金珍堂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的一个具有明显特色的博物馆。总投资500余万元,展览面积150平方米,分三个大型综合类展厅,按时代先后和类别依次陈列,囊括了自旧石器时代至解放战争期间约近万年的各类石兵器、青铜兵器、钢铁兵器及火药兵器等,共计14大类1000多件,总价值5000余万元,是山东省内建立的第一家冷兵器博物...
象边山遗址出土的陶片 新会古井发现石制兵器 从这一迄今3000年的遗址中挖掘出的“夔纹陶”代表外来文化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4月至5月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长沙村发现一处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的周代遗址,出土一批石器制品和部分陶片。据考古人员介绍,这里新出土的陶片复原成陶罐后,可见与早前在惠州市横岭山遗址出土的陶罐相似。专家说,可以由此推断:新会与惠州的两地文化交流...
尽管历史故事与演义说部不尽相同,但清代清远道人写的《东汉通俗演义》是很贴近于历史记载的(华夏出版社曾经把这部书与明代甄伟《西汉通俗演义》合为《东西汉演义》加以出版)。评书、评话等曲艺形式,还有戏曲形式的“东汉”,大多属于明代的谢诏《东汉十二帝演义》那样想像虚构较丰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无论《东汉演义》或《刘秀传》等等,塑造人物和故事情节要远远地比清远道人的《东汉》详尽和富有...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近日在武康镇长安里紧靠武洛公路处,发掘了一处战国古墓葬。在出土的一批陪葬陶、瓷器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数件仿兵器、工具的青瓷,这在国内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 墓葬位于一处称为梁山的山顶上。与以往发现的战国土坑墓不同的是,墓室在基岩上开凿而成,这种石坑墓工程量远大于一般的土坑墓。经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判断,战国时期这种在基岩上开凿墓室的做法,在省内还是首次发...
在甘肃省最大的民营博物馆--阳关博物馆迎来5周年庆典之际,600多件古代兵器首次亮相阳关博物馆。 记者从阳关博物馆了解到,这些兵器有矛、斧、刀、剑、戟、弩、鞭、叉等多个种类,材质以青铜器为主,还有石器、铁器、玉器等,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都有涉及,重点集中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时期,以实物形态展现了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军事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初步鉴定,这些兵器有一定数...
记者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一工地发掘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兵器。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市开发区中兴量仪工地发掘一座小型方坑竖穴墓时,出土一批稀有器物,包含一件铜戈、一件陶簋、一件陶鬲,一件陶罐、20枚海贝。 据悉,在这些文物中尤以铜戈保存最为完好,其通身布满绿锈,材质精良,长援、长栏、短胡,单穿,援脊不明显,其通长23厘米,援长17.2厘米,援宽4厘米,栏长...
马援是陕西人,死后本当归葬故里。而据查证,陕西扶风有马援墓,那淮北马援墓又是怎么回事? 尽管古书记载和实地探访相当一致,但马援墓落在淮北的原因尚无答案。当地文史学者、文物部门工作者与记者交谈时均认为,这还是个“谜”。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图书馆原馆长傅瑛告诉记者,淮北历史底蕴深厚,需要后人研究的地方很多。马援墓在淮北是事实,原因何在?也许浩如烟海的古书中留有蛛丝马迹。 ...
巴蜀青铜器在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史上独具特色,以它神秘、独特的魅力谱写了中国古代巴蜀之地一段富于传奇的历史,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朵奇葩。在巴蜀青铜器中,巴蜀青铜兵器最具特色,常见的有巴蜀式柳叶剑、铜戈、铜矛等。在这些巴蜀青铜兵器上经常有动物纹饰出现,如虎纹、鸟纹、蝉纹、蜥蜴纹、鼠纹等,其中虎形纹饰最为普遍。 虎纹与巴蜀象形符号、心纹、手纹、蝉纹组合是其文饰之一。 虎纹与巴蜀象形符号、手纹、...
内蒙古自治区近期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墓葬群,出土了一些罕见的兵器。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平介绍,这个古墓葬群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境内。2006年,考古工作者曾对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今年6月初以来,清理发掘工作继续进行。截至目前,两次发掘工作累计已清理古墓葬300多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蚌器等800多件。 吉平说,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兵器,包括骨梗石刃刀、骨梗玉刃刀和石镞等...
山东省滕州市博物馆最近在整理馆藏文物时发现7件铸有铭文的青铜兵器。这些铸造于商至战国时期的兵器上分别铸有1至5个字的铭文,内容为使用者的族名或官名。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是研究当时历史最直接史料。图为工作人员在展示铸有“滕大司”铭文的青铜兵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