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小区草坪上咋放着这么多明代石碑?8月25日,魏都区文广新局联合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魏都区公安分局等单位,对市区望田路一小区内散落的石碑、抱鼓石、柱础进行转移,统一保存在市灞陵桥文物管理处。 魏都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丽介绍,前几天,该所一名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市区望田路一小区内散落着多块石碑。该所立即组织人员前去查实,发现这些疑似文物的石碑等石件散落在该小区北楼前的草地...
粘氏古厝挖出的石碑残件 家住泉州西街台魁巷的粘天福,在修厨房时,挖出一方65厘米宽、70厘米高的绿青石石碑,上面刻有“泉州府”、“巡按”、“监察御史”等字。 粘天福今年69岁,他告诉海都记者,粘家在这里已经居住有三四百年了。三进的木结构官式大厝,现在形制基本还在。前两进属于堂亲,粘天福一家住在最后一进,和前两进有一堵墙之隔。 此次粘天福在清理旧厨房时,意外发现灶台底下有一块石碑。...
图为永城出土的明代石碑。永城市文物旅游管理局 供图摄 11月10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部门获悉,河南永城市近日出土了一通明代石碑。碑文描述了明代万历年间信众集资重修东岳王庙的一段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据了解,日前河南永城市群众在龙岗镇修桥过程中,发现了一通明代石碑。该碑面朝下深埋于桥下淤土中。石碑碑身保存完好,碑帽及底座缺失。碑身长220厘米,宽80厘米,厚28厘米;正面书文,...
衡水冀州区一小学校园内出土一明代嘉靖年间石碑 日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第一小学在硬化校园地面时,出土一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一对石狮和一个石碑底座出土。 11月1日上午,徐家庄乡徐家庄,见到了这座石碑。石碑高约2米,宽约1米,厚约25厘米,为青石材质,石碑正面碑文上半部分字迹清晰,下半部分磨损严重。石碑正面右上角刻有“冀州徐家庄重建玉皇上帝廟碑...
日前,在海州城隍庙复建工程工地出土了一方古代石碑。经在场的海州区文物监管员陈立新及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李彬、刘阳仔细辨认,确认碑文为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题,碑名为《浚蔷薇河工完告文》,圆额,碑面长190厘米,厚21厘米,宽85厘米,刻于明嘉靖二十四年三月。 陈立新介绍,他们第一时间便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看到石碑时,一面碑首为六字篆文,认出‘城隍庙谢’四字,我们初步推测这是明代...
9月25日,记者从永城市龙岗镇文化站获悉,在河南永城市龙岗镇,人们在修桥时,在桥下土中发现一块明代石碑。该碑长220厘米,宽83厘米,厚27厘米,保存完好。由于碑面朝下长期埋在土中,与空气隔绝,碑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仅从研究地名变化等方面看,该碑就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从碑文看,该碑为《重修东岳庙碑记》,刻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碑文为楷书,字体工整秀丽,文辞优美,如形容东...
日前,在永城市龙岗镇,人们在修桥时,在桥下土中发现一块明代石碑。该碑长220厘米、宽83厘米、厚27厘米。该石碑碑面朝下长期埋在土中,碑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从碑文内容看,该碑为《重修东岳庙碑记》,刻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碑文为楷书,字体工整秀丽,文辞优美,遣词造句很有气势。如今,碑文中出现的“浍河”“龙岗”之名仍在沿用,“清河”“裴村”之名位置有待考证。永城市博物馆原馆长李...
在寿光市上口镇广陵村一直流传着明代“隋氏殉夫”的故事,但并没有实物考证。而近日一名村民在建造蔬菜大棚中,挖出了一块墓葬石碑,为村里的这个传说找到了实物佐证。 石碑无意中被发现,保存完整 6月13日,记者来到广陵村,见到了这块墓葬石碑,目前已经加上了底座,被村民保护了起来,树立在村的公墓区域。这块石碑有1.55米高,0.7米宽,重约550公斤,整体上保存完整。 石碑虽然...
日前,零陵区的考古专家在柳子街的考古活动中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这块石碑在龙兴寺的遗址上,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碑刻内容记载了龙兴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专家认为,此碑有较大文物参考价值。 由于年代久远,石碑风华比较严重,并有断裂的痕迹,用水浸湿后,石碑上的文字逐渐清晰,题字为“风调”,碑文中依稀可见“嘉靖十四年”字样。 零陵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唐森忠介绍,在嘉靖十四年的时候,一个姓蒋的居民与妻子生育了五...
近日,在九日山管理处楼旁的草坪上,一块有些破损的大石碑吸引了记者的眼球,石碑上用大篆篆刻着“南安新亭河桥记”。据九日山摩崖石刻管理处工作人员小何介绍,这个石碑是去年一个村民在挖墙基的时候发现的。而根据碑石的记载可以知道,这个石碑已经有384年的历史了,而村口的那座新亭桥也经过了至少908个年头。 四五十年前 桥下仍有船只通过 南安丰州镇锦坂村的村口,新亭桥长10余米,宽约6米,如今的这座桥有...
昨日,记者从新郑市了解到,记载有轩辕黄帝的“重修自然山寺佛殿碑铭”与“捐资功德碑”两块明代石碑被当地辛店镇许窑村村民赵自立、白立霞夫妇在该村河道内挖出。两块石碑为黄帝故里在新郑再添新的历史佐证。 两块石碑中,“重修自然山寺佛殿碑铭”石碑记录内容明显,该碑通高210厘米, 宽67厘米, 厚28厘米。碑文中两处提到“自然山寺为世传轩辕黄帝驻跸处”和“自然之山,潩水经焉,龙盘虎踞,起自轩辕”等。...
悲壮的1937年南京保卫战已经过去77年了。南京城墙是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城墙被日寇突破后,中国守军有没有做到顽强抗争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城破后中国守军拼死进行了巷战呢?有一群抗战史爱好者组成了“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其负责人张定胜在明故宫内五龙桥发现了一明代石碑上有清晰弹痕。他认为,南京保卫战中明故宫地区发生过真实的巷战。 在中日双方资料中,均提及南京...
专家推测所载文字用于记录家族史 8月26日,市民王先生致电6459110报料称:在点军区桥边镇一个村庄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这块石碑被茂盛的草丛掩盖着,虽然有点破损,但石碑上的很多字迹都清晰可见。 记者易玮玮通讯员汪军报道:当日,记者在桥边镇广化寺社区平善坝看到了这块明代石碑。石碑高约1.5米,宽约0.5米,下面埋在土里,上面呈椭圆形。通向这块石碑的是一条仅能通过一人的小路,小路上杂...
22日,泰州南山寺建筑工地上,一块体积较大的石碑被挖出。经仔细辨认,此碑正是十分珍贵的《重修南山寺记》石碑,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立,距今463年。虽然碑体有断裂痕,但碑文依稀可辨。 石碑的出土,不但佐证了南山寺曾经作为“护国寺”、位列泰州九大丛林之一的兴盛,更丰富了南山寺千年古刹的内涵,彰显其历史积淀。 工地挖出石碑 22日下午4时许,挖土机正在南山寺工地作业,...
1日,记者从海龙囤考古队获悉,在寻找古时登囤道路时,考古队员发掘出一块石碑。此碑为一告示碑,证明平播战争后,当时政府将海龙囤划归了囤上的龙岩庙所有。 在海龙囤,记者看到这块石碑位于海龙囤飞凤关后侧约20米处的一块荒地内。考古队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们在寻找古时登囤道路时,在草丛中发现了这块被泥土掩埋了一半,有残缺文字的石碑。考古队员掘开土层,发现石碑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0。3米,石碑损毁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