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柳子街新发现明代石碑 见证龙兴寺兴衰

  日前,零陵区的考古专家在柳子街的考古活动中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这块石碑在龙兴寺的遗址上,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碑刻内容记载了龙兴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专家认为,此碑有较大文物参考价值。

  由于年代久远,石碑风华比较严重,并有断裂的痕迹,用水浸湿后,石碑上的文字逐渐清晰,题字为“风调”,碑文中依稀可见“嘉靖十四年”字样。

  零陵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唐森忠介绍,在嘉靖十四年的时候,一个姓蒋的居民与妻子生育了五个小孩,在明洪泰年间,送到高山寺学徒。学徒之后,他就做了一个梦,梦见龙兴寺有龙祥,便在龙兴寺这一块,建大殿修起了龙兴寺。

  文物专家推断,石碑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史料记载,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起,在永州谪居十年,贬谪永州的前五年,柳宗元居住城南龙兴寺,写下了《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永州龙兴寺修净士院记》、《永州龙兴寺西轩记》等地方风物佳作。由于寺庙曾多次遭遇火灾,抗战中还被敌机炸毁过,如今只能凭借庙宇的残垣断壁,来推断它当时风貌。

  唐森忠说,这个碑非常珍贵,它是明代年间的,应该说风调雨顺碑。现在这个是风调碑,还有一半是雨顺碑,合起来之后,它就完全能够了解龙兴寺的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情况。

  柳子街作为古代的湘桂驿道,曾经商铺云集,繁华热闹。72岁的刘祖圣是柳子街的原著居民,走在千年的青石板路上,他思绪万千,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西小丘、愚溪都能如数家珍,可是,龙兴寺、十五亭却不在了。

  刘祖圣介绍,这个十五亭是广西客商来往的必经之道,来往的客商可以在这里喝水,饮水、也是休息的地方。他希望,能恢复这两处标志性建筑,因为龙兴寺是有传说的,来零陵参观旅游的游客来到这里,却发现亭子没有了,龙兴寺也没有了,大家想看看却见不着,会给游客留下遗憾。

  明代风调雨顺石碑的发现,无疑给文物专家们全面掌握柳子街的整体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十五亭、龙兴寺等标志建筑是否会像刘祖圣所期望的那样,能够重见天日,我们也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