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丰州挖出一明代石碑 见证新亭桥 近千年历史

  近日,在九日山管理处楼旁的草坪上,一块有些破损的大石碑吸引了记者的眼球,石碑上用大篆篆刻着“南安新亭河桥记”。据九日山摩崖石刻管理处工作人员小何介绍,这个石碑是去年一个村民在挖墙基的时候发现的。而根据碑石的记载可以知道,这个石碑已经有384年的历史了,而村口的那座新亭桥也经过了至少908个年头。

 

  四五十年前

 

  桥下仍有船只通过

 

  南安丰州镇锦坂村的村口,新亭桥长10余米,宽约6米,如今的这座桥有两层材料,底下一层是石头,上面一层是浇筑的水泥板,桥墩被内沟水淹没着,不容易被发现。

 

  今年60岁的黄先生住在村口已经20年了。他介绍,以前和桥连在一起的是一条大道,并不是现在的楼房,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经常会在新亭桥边玩耍。“这个桥是两孔桥,中间有一个桥墩,水深大概有6米,当时还会有船只从桥下经过。”据说,底下的石头层和桥墩就是以前新亭桥的原貌,后来为了方便行走才在桥上加了水泥板。

 

  桥边还有一座亭子叫新亭,亭子四角翘起,新亭里有一块巨大的石碑,新亭的旁边种的全是龙眼树。1960年左右,村里的生产队在桥边建设抽水机房,新亭就被拆除了,里面的石碑就成了抽水机的底座。直到去年石碑才被挖了出来。

 

  桥边绿野亭

 

  因明代大地震倒塌

 

  小何说,立于1632年的“南安新亭河桥记”石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记载了桥的历史和研究本地的历史上。

 

  另外,据丰州志记载,新亭原名绿野亭,宋大观二年(1108年),主簿朱延阳取古诗“春回绿野家家洒”为之命名,新亭桥则位于绿野亭外。新亭即原来的绿野亭,由此计算,新亭桥至今已有908年以上历史。而1604年,泉州发生地震,新亭桥、绿野亭倒塌,直到明崇祯年间才被重新修缮,而新亭内的石碑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