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发现世上最袖珍恐龙足迹化石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韩国发现一件极为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其细节对于理解极小型兽脚类恐龙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由韩国晋州国立教育大学科学教育部金景洙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教授、韩国国家文化遗产研究所负责人林钟悳博士等共同完成。相关论文最新发表于自然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龙足迹与鳞片特写
  
  古生物学家经常会发现骨骼化石,偶尔还能找到足迹化石,但是像肌肉或皮肤这样的软组织残留物则极为罕见,而且往往保存得不好。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与韩国、美国学者一直在积极寻找一种特殊的足迹——小龙足迹,这是世界上最袖珍的恐龙足迹。常见的恐龙足迹长度约20到30厘米,但小龙足迹却只有2厘米左右,在野外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可能就会错过。
  
  这些精致的小龙足迹一共有4个,组成了一道行迹,仿佛跨越了1亿年的时空遇到人类。“小龙足迹仅在韩国和中国发现,是东亚白垩纪的特有足迹。这是世界上第10处发现有小龙足迹的化石点,也是首次发现这种足迹的皮肤印痕。”林钟悳告诉记者。此前,古生物学家从未发现过有如此完美的皮肤印痕,足迹上的鳞片痕迹平均直径还不到0.4毫米,而且不同于此前的鳞片印痕仅出现在足迹的部分区域,小龙足迹保存了整个脚底的皮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龙足迹复原图 王紫枫绘
  
  为什么这些皮肤印痕保存得如此完好?马丁·洛克利解释,足迹是在非常薄的一层细泥上留下的,当乌鸦大小的小龙踩在这个黏性地面时,脚底的鳞片纹理得到了完美复制。“证据还表明,在足迹形成之前,这个地方下过一场阵雨,因此在地面留下了雨滴的痕迹。在一个足迹上,我们观察到小龙踩坏了一个雨痕,这证明先下雨,后有恐龙经过。”
  
  古生物学家还发现,小龙足迹的鳞片模式与其他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足迹相似,而明显区别于古鸟类的脚底鳞片模式。此前发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足迹的鳞片要大得多,直径可达2厘米左右,大约一个硬币那么大。“这表明所有的兽脚类恐龙都有类似的鳞片模式,小龙足迹上精致的保存完好的鳞片模式,就像比它大得多的近亲鳞片的缩小版。”邢立达说。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