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洪明章的旧物“拾荒”之旅

  老式黑胶唱片机播放着几十年前的音乐,用百年前的茶杯冲泡铁观音茶……台湾收藏家洪明章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情结,如今他定居在厦门鼓浪屿,对“旧物”如痴如醉,视为珍宝。
  
  “我一直在收厦门本地历史遗物,收了十几年,已有近万件。”他边说边从柜子里取出一叠收藏的厦门老地图、晚清民国时期的广告单,甚至还有百年前的厦门弹珠汽水瓶。“这些东西的设计都很有意思,但现代人大多不了解。”他透露,正在酝酿建设一座“厦门故事馆”。
  
  洪明章的先人来自福建泉州南安,后渡海迁台谋生。他与大陆文化产业结缘于2000年,当时他从台湾来到厦门从事旅游业。
  
  “两岸同根同源,生活习惯、饮食都差不多,特别是厦门及周边地区的闽南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洪明章对闽台文缘饱含深情。他回忆刚到厦门之时,当地文化市场还不发达,诸多历史遗物的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于是他穿街过巷搜罗旧物,十几年如一日的“拾荒”之旅,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也成为他的人生志业。
  
  洪明章将收藏品归类设立了诸多博物馆,散落在福建各地:厦门鼓浪屿上有三座——百年鼓浪屿、海峡两岸博物馆和珍奇世界馆,龙岩永定有土楼客家民俗博物馆,福州三坊七巷小黄楼里有个名人楹联匾额馆……
  
  近些年,大陆文化产业兴起,私人博物馆不断涌现。洪明章说,一座博物馆每年需要将近百万元的开销,单靠门票收入很难维持。在他看来,文化产业须根植于当地文化,在地化的产业才能长久存活。私人博物馆、文创产品、旅馆、书店等环环相扣,将文化打造成产业链,才能枝繁叶茂。
  
  “比如这个汉代瓦当,可以模仿它的样式做成实用的东西,如壶沉、笔舔。”洪明章将台湾文创思维移植到大陆,回归于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
  
  取之社会,回诸社会。洪明章的收藏虽是以私人博物馆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但也承担起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他曾与厦门广电集团合作,在甘肃举办了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公益展览。他还向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捐献了自己的部分藏品,并成为该博物馆的研究员。
  
  洪明章能从一个外行变成地方文史研究者,得益于他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忱与执念。“这是我根据收藏品编写的介绍鼓浪屿的一本历史书。”他拿起《百年鼓浪屿》这本书说,“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鼓浪屿,感受到历史遗物的无穷魅力,让更多中华历史人文故事被挖掘出来。”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