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拯救老屋行动”实施三年

  1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广‘拯救老屋’松阳模式,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拯救老屋行动”自2018年6月20日在丽水市全域推开以来,浙江省作出了在全省推广的部署。“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旨在探索传统村落中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路径,实现项目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浙江在全省域推广“拯救老屋行动”,可以说,实现了项目试点的预期目标。
  
  2016年1月,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实施管理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项目——“拯救老屋行动”正式启动。2016年,“拯救老屋行动”浙江松阳县整县推进试点启动实施,2017年至2018年,江西省金溪县,云南省石屏县、建水县整县推进项目相继启动,吉林省锦江木屋村、山东省东楮岛村、海南省澄迈村等12个特色村落保护项目也积极推进。三年时间,松阳142幢共计96000平方米老屋的修缮和验收工作全部完成,正在实施的项目中也有近1500幢文物建筑囊括在资助范围中。
  
  “拯救老屋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国家战略,按照国家七部委局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工作部署,资助中国传统村落中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把国家级传统村落文物本体保护任务落到了实处。项目实施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形成了一套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运作、监督、管理的项目实施办法,高效且有所突破。项目经验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是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产权人保护祖屋的积极性。财政资金补助一半、产权人出一半,把老屋修缮好、保下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权人也就是农民始终是主体,农民自愿申报、农民参与修缮方案的制定、农民选择施工工匠,补助资金也根据工程进度直接补给农民。由于这些措施,农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在提高,农民对于世代居住的老屋的情感得以满足。政府、基金会和志愿者的参与,都是携手帮助农民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二是坚持了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低级别个人产权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新机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原则,最小干预,同时针对低级别文物的定位,在招投标、资质要求上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降低了修缮费用,保证了质量。针对传统民居是在用文物的特点,充分考虑农民居住需求,采取加设卫生间、屋面加装亮瓦、灶房硬化地面等措施,得到农民的欢迎。
  
  第三是保护和利用并重,围绕乡村振兴,促进文物建筑服务于发展和惠民。“拯救老屋行动”没有停留在修老房子上,松阳的老屋修起来了,促进部分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民回来了,开民宿、办农家乐、开发乡村旅游、搞特色种植养殖,还包括非遗项目的活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改善等,起到了激发传统村落活力的重要作用,让农民切实看到了变化,对在乡村生活恢复了信心,这就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这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可行的、有效的一条正确道路。
  
  “拯救老屋行动”实施三年以来,获得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受到德国、英国等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18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全域推开;2019年1月,在浙江全省推广。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部分,明确了“吸引社会力量,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对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管理实施这一项目充分认可,“拯救老屋行动”已经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文化根脉的重要举措。
  
  由于专项资金结构调整,2019年“拯救老屋行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实施调整为各地方实施,基金会将继续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将直接实施转变到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管理、培训和信息服务上来,配合各地继续推进“拯救老屋行动”。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