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绰约南阳镇 活的运河博物馆
2019-03-13 11:00:41 来源:人民网 已浏览次

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 南阳镇政府供图
春季,山东济宁微山县东渡口码头格外热闹。返乡的人们排着队,搬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有说有笑地登上摆渡船。马达的轰鸣声响起,船儿在平静的水面划开波纹,驶向湖中央的南阳镇。
南阳古镇位于微山县西北部的南阳岛上,因四面环水,船是人们进出古镇唯一的交通工具。早在战国时期,渔民们就来到岛上安家落户。元朝时期,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上建起了南阳闸。
船一靠岸,便可以看见一座青石牌坊,刻有康熙御笔题写的“南阳镇”。据南阳镇顺和村村民马玉静介绍,在京杭运河上百舸争流的年代,康乾两帝南巡必经南阳,常在此停居几日,留下了一些历史遗迹。
马玉静是最早投入古镇旅游业的当地人之一,他对南阳的历史如数家珍,“元朝时在大运河通航后,因南阳镇所处南阳湖为京杭运河的中部,北去济宁南去夏镇均为一日航程,得此地利,南阳成为运河边的重要商埠。特别是漕运新渠开通后,南阳镇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成为大运河上的重镇,与夏镇、镇江、扬州齐名,是古运河畔四大名镇之一。”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两侧许多店铺仍保留着旧时的风貌,门楣上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屋檐下晾晒着一排排风干鱼。南阳人大多以船运捕鱼为生,渔民们千百年来延续着晒鱼的传统。
“鱼鹰捕鱼是我们南阳渔民传统捕鱼方式之一。”南阳村村支部书记马令民说,“出船前,鱼鹰脖子上都戴上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吹一声响哨,鱼鹰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再叼着鱼返回船边。捕来的鱼一起拿到镇上去卖,得来的收入按捕鱼的人数平分。”
近年来,南阳镇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号召,推动“退池还湖”,开展渔业养殖污染防控,组织清理和规范湖内网箱网围养殖。世世代代“靠湖吃湖”的南阳人,为了一泓清水,一些渔民上了岸、改了行,经营餐厅和商铺,也有的去了外地打工,余下的渔民们也开始采用更环保的养殖、捕捞方式。“南阳人向来是跟形势识大体的,他们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马令民说。捕鱼盛况虽不复往昔,但环境治理成效初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南阳湖水质连年改善,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
“漕运源流长,堤柳半成行。吟罢江南句,熏风扑面凉。”清代张玉书《过南阳》描绘了一幅悠然秀丽的水乡图景。运河畔的著名古镇大多已发展成喧嚣繁华的大城市,而南阳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的运河市镇格局,被称作“活的运河博物馆”。当地人还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作息习惯,太阳升起的时候,镇里的早集就快结束了,到了晚上七八点钟,街上已经空不见人。“这里就像世外桃源,很适合人们来体验渔村慢生活。”马玉静说。
南阳岛面积仅有4平方公里左右,村与村之间没有明显分界,户与户之间也紧密相连,家家户户藏于街边幽深的小巷里。一处巷口挂着“唐元盛自造青钢名镰”的招牌,吸引人走进去看看。巷子里分布着几间红砖平房,其中一间门前挂着“红炉”电焊加工的牌子,门口堆放着风匣、手锤、铁炉等工具。马玉静介绍说,这里是铁匠唐兴贵的家。唐记铁匠铺是南阳赫赫有名的老字号,历史上曾有一段襄助运河开凿的佳话。明嘉靖年间,南阳为治水患开凿新河道,唐记铁匠铺老板慷慨支持,对用于开凿新河的工具一律免费加工和修理。
历史的辉煌早已远去,如今,唐记铁匠铺显得有些落寞。“现在用铁制生产工具的少了,生意不好做了,平时也就是打打菜刀之类的小东西。”68岁的唐兴贵感叹道。手工打造一把菜刀,需要经过淬火、打磨、开刃等十几道繁琐的工序。年轻人觉得打铁太累、不赚钱,都不太愿意做了。
为了保留住古运河畔的这一传统技艺,县里将唐兴贵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微山湖铁艺”传承人。“希望随着南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更多人关注传统铁艺。”唐兴贵说。
穿过老街,一条蜿蜒绵长的运河映入眼帘。“这就是京杭大运河,也是漕运新河的起点。古镇被运河一分为二,形成了‘岛在水中,河在岛上,镇在湖内’的奇观。”马玉静介绍道。
运河两岸砌以石阶,设有河埠,为昔日村民取水洗衣、泊船交易提供了便利。站在运河拱桥望去,一眼就可以看见紧邻运河的胡记钱庄。胡记钱庄创办于清代,其前身是以镖船押粮兼典当生意为主的胡记当铺。钱庄院落保存完好,为四合院格局,设有前厅、账房、银窖等区域。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人们把这里当作大运河畔的“金融街”,如今胡记钱庄作为南阳镇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通过雕塑和原状陈列,再现了旧时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的情景。
清真寺是老街上另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迹,反映了古代南阳对多元宗教文化的包容。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末期,经历几百年的沧桑,尚有部分主体建筑保存下来。至今仍有伊斯兰教信众进寺做礼拜。
据马令民介绍,从2008年起,南阳镇大力发展旅游业,修复文物建筑,举办文化活动。在夏日的“放鱼节”,当地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齐聚码头,将万余斤优质鱼苗放入湖中。春节期间,渔民们会举办“鲤鱼跃龙门”庆祝活动,参赛者抱着鱼进行跳高比赛,意在讨个好彩头。在旅游旺季,南阳人还会进行“渔家婚礼”表演,十几条渔船首尾相接,搭起水上舞台,渔民们唱起船歌,吹响唢呐,别有一番风味。
近年来,南阳镇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最美村镇”等称号,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著。“希望南阳借着生态旅游的东风,发展得越来越好。”马玉静满怀期待地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