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琅邪王司马金龙文物南博展出

  
北魏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表

北魏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表
  
  1500年后,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终于“回”南京。近日,在南京博物院开幕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该展览将持续到今年4月。作为东晋皇室后代的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终身却没有来过东晋故都建康(南京)。他一直生活在北方,位居公卿,为帝师,娶公主。他可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墓中的随葬文物会回到故乡展出。
  
  其实,司马金龙的封号“琅琊”二字与南京也有密切的联系。“琅琊”曾在南京的历史上留下印记,在今天的南京,还能找到和“琅琊”有关的地名。
  
  说起“琅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安徽滁州的名胜琅琊山,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使得琅琊山在国内家喻户晓。
  
  琅琊山距离南京只有七八十公里,很多人都曾去游览过。但如果穿越回到六朝,你会发现,“琅琊”不但是山的名字,也是皇族尊贵的封号,更是郡国的名称。
  
  明代文人陈沂编纂过一本《金陵古今图考》,书中收录从先秦到明朝南京各个时代地图,其中的《东晋都建康图》反映东晋在南京建都时的政区设置情况。此图的右上角,今天的栖霞山(图上标为“摄山”)东边赫然有一个“琅邪”。这个“琅邪”是“琅琊”在古代的写法。
  
  六朝的南京怎么会有“琅邪”呢?事情得先从北方的山东说起。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学锋教授介绍,琅琊郡和琅琊国原本就在今山东莒县、日照、临沂一带。
  
  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中描绘了山东“琅邪”地名的演变:“琅邪”用于地名,最早出现于春秋,乃齐国“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是齐国的主要城邑和港口;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迁都于此。秦统一中国后,析齐东部沿海地区置琅邪郡,治所在琅邪县;东汉建初年间,改为琅邪国,以今临沂为国都,后恢复为琅邪郡;北魏时依然有琅邪郡,在今临沂附近;隋开皇年间废琅邪郡,大业年间又改沂州为琅邪郡;唐初恢复为沂州,天宝年间改回琅邪郡,乾元年间废除。此后,山东再无琅邪郡,但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曾经短暂设置过琅琊道。
  
  琅邪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受到中央政府重视。西汉、东汉、曹魏时期,多位身份显赫的皇室成员被封为琅邪王,最早一位琅邪王是西汉皇族刘泽。就连占据江南、并没有控制山东的东吴大帝孙权,也将自己第六个儿子,后来成为吴景帝的孙休封为琅玡王。
  
  西晋建立后,司马懿第九个儿子司马伦、第三个儿子司马伷先后成为琅邪王。司马伷死后,其子司马觐受封琅邪王。司马觐死后,成为琅邪王的是他的儿子司马睿,就是后来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于西晋太熙元年(290)任琅邪王。“司马睿也是历史上出现的众多琅邪王中最著名的一位。”六朝史学者、南师大教授王志高说。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相继发生,中原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大批北方人迁移到江南。从北方来到江南的人群中就包括司马睿。西晋永嘉元年(307),司马睿被朝廷任命为安东将军,镇守建邺(南京)。316年西晋灭亡,消息传到南京时已经是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遂在南京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即晋元帝,改元太兴。
  
  在两晋交替的动荡时期,大量的北方侨民涌入江南,为了安置流民,使他们对南方地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东晋政府在包括南京在内的统治区内设立了众多侨州郡县。出现在东晋南京地图上的“琅邪”就是侨郡之一。
  
  史载,西晋灭亡时,北方琅邪国有很多家族渡江来到南京,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琅邪王氏、琅邪颜氏、琅邪诸葛氏等世家大族。六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是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
  
  司马睿即位后,在建康宫城北(今南京鼓楼至九华山以北)设怀德县(后改名为费县),安置琅邪国移民,属丹阳郡管辖,这是有史记载的东晋第一个侨县。
  
  司马睿还在丹阳郡寄设琅邪郡,设琅邪相,但这个琅邪郡并没有实际的土地。晋成帝咸康元年,琅邪郡内使桓温得到朝廷批准,以丹阳郡江乘县部分土地设立琅邪郡,琅邪郡城位于江乘县金城,也就是如今栖霞山附近的江边。
  
  张学锋介绍,琅邪郡大致位置在今天沿长江、栖霞山南侧,东至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边的九乡河(古称江乘浦),西至幕府山和狮子山一带。
  
  东晋设在南京的这个琅邪郡一直延续到南朝,后曾改为“南琅邪郡”,治所搬到今鼓楼区象山附近的白下城,一直到南陈时期才被废除。前后算来,南京的“琅邪郡”曾存在两百五十多年的时间。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一南一北,长期存在两个“琅邪”。庙堂之上,能够担任“琅邪王”的,也都是皇室中极其重要的人物。
  
  东晋时期,司马睿之后,先后封为琅邪王的有司马裒、司马安国、司马焕、司马昱、司马岳、司马丕、司马奕、司马道子、司马德文等。王志高教授介绍,其中的司马岳、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德文等都登上过皇位。
  
  最后再来看看本文开头提到的安徽滁州琅琊山。据载,琅琊山的名称由来,其实与“琅邪王”有关,一种说法,西晋伐吴时,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另一种说法,司马睿当琅邪王时曾寓居于此山,后称为琅琊山。
  
  民国时期,南京进行城市建设时,城北新开辟道路用国内知名山川命名。1934年,鼓楼以西,位于西康路北段东侧的一条新辟道路就被命名为“琅琊路”,这条路上的“琅琊路小学”是南京著名的小学之一。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