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再现部分造像90余年前面貌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群山中,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534年—550年),现存洞窟25座,展现着东魏、北齐、隋、唐、明5个朝代的艺术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20世纪20年代,由于“寻宝者”的掠夺和破坏,天龙山石窟大量精品造像流失海外。
  
  2014年,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天龙山文物保管所合作,开始了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目前,芝加哥大学已完成100余件海外造像数字模型,并交给国内87件。太原理工大学完成10个石窟本体数字扫描,并结合海外造像数字模型实现了10个石窟的数字复原。
  
  项目负责人张晓介绍说,数字复原是个漫长过程,必须要有很强的依据,除查阅文献、对比老照片外,还要进行专家论证。此外,数字复原时还面临两大问题:海外造像与石窟本体连接处破损,无法完全闭合;海外造像与石窟本体保存环境不同,颜色差异巨大。
  
  对此,太原理工大学的团队一是使造像直接与本体“拼接”,不做修复,保留最真的原始状态;二是以石窟现状的颜色为基调,对海外造像进行适当的颜色矫正,使它们协调一致。
  
  在成果展示中,记者看到,第2窟东魏石窟缺失19处,现已数字复原10处;第16窟北齐石窟缺失16件,现已数字复原7处;第8窟隋朝石窟缺失20处,现已数字复原6处。
  
  “天龙山石窟的数字化对于文物保护、研究以及艺术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而数字复原是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以及人们文保意识的提高。”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慧说。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