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杜康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春节期间回汝阳老家,专程到蔡店乡杜康村西杜康仙庄内拜谒杜康墓。

 

  入大门不远左拐,进一垂花门,迎面一古色古香石牌坊,牌坊后石碑矗立,上刻“酒祖杜康之墓”,落款“清康熙二十八年孟春月谷旦”,碑后就是杜康墓。

 

  《汝阳县志》记载:“据传魏晋时期(杜康)墓冢四周茂林修竹,素雅庄严,唐开元年间曾立石坊翁仲,宋嘉祐年间又建廊房数楹,后历经沧桑,墓园日渐荒秽……杜康酒厂扩建后,汝阳县委、县政府对杜康墓进行了重修……”

 

  》> “酒祖”少时以放牧为生

 

  杜康,这位中国粮食酒的发明者、被尊为“酒祖”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

 

  杜康所处时代,有说是黄帝时期,有说是夏朝,有说是周朝,其中夏朝之说较被认可。在夏朝,杜康叫少康,是夏王相的儿子。

 

  夏朝第一位君主是大禹的儿子启,启的继任者是太康。太康荒淫无道,被有穷氏酋长后羿夺位。

 

  后羿为帝,百姓不服,于是他让位于太康之弟仲康。

 

  仲康死后,相继承王位,此时后羿已经被部下寒浞(zhuó)“杀而烹之”。寒浞杀相夺位,已有身孕的相妻后缗(mín)氏逃至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少康。

 

  少康渐渐长大。传说小时候的他以放牧为生,而酒就是少康放牧时“偶然所得”。

 

  》>香气来自桑树洞内的剩饭

 

  西晋《酒诰》简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芬芳”。

 

  有一天,正在放牧的杜康将吃剩下的干粮存放在一棵桑树的树洞里。几天后,他再打树前经过,一阵芳香扑鼻而来,仔细寻找,香气来自桑树洞,来自他几天前存放的干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干粮在桑树洞里发酵了。杜康尝了尝干粮发酵后溢出的汁液,醇美无比!

 

  对剩饭“郁积成味”产生兴趣的杜康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酒就这样诞生了。后世经过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

 

  据《汝阳县志》记载,杜康酒问世后,被视为珍品。“周迁都洛邑后,定杜康酒为宫中用酒。”

 

  》>不醉三年不要钱

 

  几千年来,与杜康有关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杜康醉刘伶”。在这个传说中,杜康成了晋朝人。

 

  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历史上有名的“大喝家”。《晋书》说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让人拿着铁锨而随之,说:“死便埋我。”

 

  放浪形骸的刘伶这天来到一酒家,抬头见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联“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狂!真狂!”刘伶抬脚进店,高呼“拿酒来”,而后连浮三大白。酒下肚,他再也喝不动了,赶紧回家,一到家就倒地不起,家人以为他死了,哭哭啼啼将他埋了。

 

  三年后,杜康到刘家讨要酒钱,刘家人生气地说:“人都喝死了还来要钱?”杜康一笑,说:“没死,开棺!”

 

  棺盖打开的一刹那,刘伶双臂一伸坐了起来:“好酒啊!好酒!”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诗酒不分家,说杜康不能少了诗。

 

  咏杜康的古诗,最有名的当数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以后,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对杜康酒情有独钟,比如白居易,在写给“死党”刘禹锡的《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中说:“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金元时期的元好问有一首《鹧鸪天·孟津作》,也提到了杜康解忧:“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桃红李白春千树,古是今非笑一场。歌浩荡,墨淋浪,银钗缟袂满邻墙,百年得意都能几,乞与儿曹说醉狂。”

 

  这两首诗词不赖,但都有“借酒浇愁”的味道,依我看,都不如北宋邵雍旷达,他老人家对杜康是真爱:“闲来了,河边钓。闷来了,把琴敲。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 文/图)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