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接受禅让 为何曹丕是正统而王莽留下篡位恶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莽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一点资讯·国史通论,原题:同样是受禅,为什么曹丕是正统而王莽不是?

 

  在昨天的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明朝灭亡之后,遗民王夫之曾经充满愤懑地说道:皇位“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这就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皇帝更新的几种方式:禅让、继承或者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其中禅让和继承是最为“光明正大”的正途,革命的手段往往充满风险。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同样是接受禅让,为什么曹丕是正统,而王莽就是篡位呢?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王莽和曹丕产生不同的原因应该有一下几点:

 

  第一、曹魏政权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早在曹操执政时期,他长时间“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不在其位,但是他自己已经和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曹操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利益集团,有着众多的支持者,而且曹魏统治下的百姓也已经对他表示了认同。曹丕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式接受禅让,这个政权虽然后来依然大权旁落,但是名义上存在了46年之久。

 

  但是王莽用了八年时间从安汉公变成宰衡变成假皇帝最终成为真皇帝,他建立的新朝之存在了15年时间。

 

  第二、政权灭亡方式不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后来基本形成全国统一的西晋政权是在曹魏手中接受的禅让,表示自己是从汉到魏到自身的一个正统出身,所以他必须对曹魏歌功颂德,毕竟他们是给自己铺路的老革命啊,承他的衣钵再骂他好像有点跟自己过不去。而王莽则是被人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的,所以王莽肯定是个坏东西。

 

  第三、民心所向。向刚才国史君(国史通论)提到的,曹操执政期间已经是尚未诞生的曹魏政权的实际统治者,雄才大略的他有能力维护与贵族阶级以及平民阶级的关系,在曹丕称帝之前,人民已经对曹家很认同了。但是伟大的革命先驱王莽则更注重作秀,为了自己的改革理想,用“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这几个字来蒙蔽自己,不知人民群众还不怎么了解禅位是个啥东西,就火急火燎地称帝、火急火燎地改革、火急火燎地被人推翻。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历史实在是任人打扮,王莽和曹丕实际上是使用同样的手段办了同样的事,但是结果就是这么不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