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漳州木偶头”国家博物馆开展

  “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并持续展至4月6日。本次展览展出300余件(组)徐竹初、徐强创作的木偶艺术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

  本次展览共分为“雕偶世家—— 徐氏木偶雕刻传承与技艺”、“以形写神——徐氏木偶形象”两个单元。展览展示了徐氏制偶家族前五代传人在200余年的历史中所创作的珍贵的木偶作品,以及第六代传人徐竹初与第七代传人徐强的木偶代表作,为观众展示“漳州木偶头雕刻”的传统工艺流程,完整的木偶制作过程;同时也包含漳州木偶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品以“布袋木偶”为主

  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漳州木偶雕刻及制作的流传是以师徒相继的形式,尤其以家族传承为主,徐氏家族木偶头雕刻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典型代表。

  徐氏木偶作品以福建“北派”布袋木偶为主,兼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表情丰富细腻,衣饰精致严谨,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得闽南人的喜爱。徐竹初、徐强在秉承祖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察与思考,兼顾舞台表演与审美欣赏的双重需求,在表现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良,塑造出大量超越前代的木偶艺术精品。

  徐氏父子承前启后

  1938年出生的徐竹初,是我国当代著名木偶雕刻艺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徐氏木偶雕刻第六代传人。在秉承徐氏木偶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徐竹初融入了自己对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感悟,汲取众家木偶雕刻之长,将传统漳州木偶布袋戏中的一百余种木偶造型发展至如今的五六百种。徐竹初将传统戏曲、民间神怪故事、佛道教造像等元素融为一体,将人物表情细节进行夸张,发展出“以形写神”的雕刻特点。徐竹初木偶雕刻以生角、旦角、丑角最为精彩,形象生动鲜活,感情细腻,颇具舞台张力。

  徐强是徐氏木偶雕刻第七代传人,自6岁始随父学习传统木偶雕刻及制作工艺,从事木偶创作40余年,继承了父亲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以形写神”的精髓,还在与国内外木偶同行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发展出装饰性强、更具艺术冲击力的新造型。

  徐强以制作花脸、天神、鬼怪等角色见长,根据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等对传统神仙鬼怪的造型进行艺术再加工,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形象进行夸张重构,塑造出的木偶形象异彩纷呈、变化万千。

  展览再现经典木偶剧

  上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电影制片厂邀请布袋木偶表演大师杨胜、陈南田,使用徐竹初雕刻的木偶共同录制了一系列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经典剧目电影。本次展览特别选择了四出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根据电影中的情节再现了当时木偶表演时场景,并配以视频资料,体现历代布袋木偶艺人的传承。

  本次展览还特邀传统戏曲专家针对每件木偶的人物性格进行动作设计,将漳州布袋木偶的自身特点与传统戏曲身段相融合,展现徐氏木偶的神韵与精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