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揭晓 泸溪下湾遗址入围终评

  今天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湖南泸溪下湾遗址等排名前26的项目入围2017年度终评。

  据了解,下湾遗址位于泸溪县浦市镇北印家桥社区,地处沅水中游左岸一级阶地。既往开展过两次考古发掘工作:第一次是在1980年,由省博物馆会同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厦门大学等单位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初步认定该遗址为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溪文化遗址。

  第二次是在2016年夏天,为配合白辰公路改造建设,泸溪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50平方米,地处下湾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在历时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遗物,包括螺蚌壳、石器、骨器、陶片等。其中,螺蚌壳均钙化发白;石器为打制与磨制,有细石器、石斧、石铲、石锛等器物;骨器中有鱼骨、兽骨锥、针;陶片纹饰上有凤鸟纹、波浪纹、“Z”形纹等。发现这些器物后,考古工作人员立即向省文物管理局、省考古研究所等部门进行了汇报。省文物管理局、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仔细查看了此次发现的器物,并明确表示,该遗址属“高庙文化”范畴。

  2017年,鉴于以往考古工作的薄弱和下湾遗址已展示出来的重要性,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规模较大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和研究项目。本次发掘组建了强大的考古队伍,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抽调了湘西州考古研究所、泸溪县、花垣县、龙山县以及衡阳市文物部门等包括领队在内的共计10余名业务骨干,其中具有国家考古领队资质的2人,具有985、211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的4人。

  2017年8月底,在泸溪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考古队伍正式进场,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发掘工作中。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文化遗物以及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大型动物骨骼和螺壳、蚌壳等,其中首次发现了玉璜、玉玦、玉钺等高庙文化上层遗存以及白陶、饰有凤鸟纹的褐陶等属于高庙文化下层遗存的器物,为进一步弄清下湾遗址的文化面貌和拓展高庙文化的分布状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目前,湘西州仅发现2处高庙文化遗存的古遗址,下湾遗址属于重中之重,不仅填补了湘西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考古的空白,对增加浦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物的知名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专家认为,下湾贝丘遗址是我国南方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文化遗存地之一,完整保留了史前及历史以来的古文化发展脉络,也是对氏族社会以来人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的记叙。(李焱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