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到底有无一模一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本人长期从事青铜学的业余研究和收藏活动,从老师那学习到的知识,加上长期实践并与民间的“野战排”出身的收藏者常常切磋技艺,对商周时期泥范法铸造出的青铜器,都有共同的思维定式,认为没有一模一样的。但是有基本相似,近看不一,大小重量有区别的青铜器如:春秋战国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则另当别论。2003年元月19日轰动全国的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青铜器,共有27件,件件有铭文,有三个大鼎,形制、纹饰基本一致,但大小就有区别,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没有一模一样的商周青铜器,这是青铜器考古史以来,从宋代开始就认定了的结论。近代一百多年,中外许多学者的著作中,也都有明确阐述,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

 

  但现在问题来了,而且很大,此观点受到严重挑战。《收藏快报》2006年1月18日和1月25日分别刊有上海崇源2005年底拍卖会,一件周代周宜壶,以1000万元人民币起价,终于2640万元成交,创内地青铜器拍卖最高价。同时有江苏一藏友撰文中讲到,这件周宜壶与台湾故宫博物馆的一件完全一样,只是台湾故宫博物馆那件没有盖子……该藏友在文章中讲到此壶已经全国著名青铜器专家鉴定为真品。如此肯定,看来收藏家以2640万元人民币购此周宜壶,志在必得,物有所值。根据历史经验,有两只一模一样的青铜器,其中必有一假,但这两只,可能例外了。台湾那件是北京明清故宫传世藏品,上海这件,又经专家鉴定为真,笔者不敢妄下结论,只是感到我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必然是要重新认识,那么包括已经去世和再世的青铜器鉴定大师所持的原有思维定式就要重新改写了。所有人都要对商周时期的泥范铸造法青铜冶炼史重新进行认识。去年6月22日我在《收藏快报》第一版的《广东地区还有专家吗 》一文中提到,某次青铜展览会,曾猛烈抨击了一著名集团展出的一模一样的青铜器为假货,既糊弄了观众,又欺骗了党政军领导。当时敢于斩钉截铁地披露这件丑闻,还是基于商周青铜器没有一模一样的思维定式。如果这两个周宜壶同为真品,我自然深感到当时猛烈批判某集团的文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该集团打上门来论理,还算好的。如果打起官司,要求索赔,我则难以抵抗了。

 

  现在问题是此事非同小可,大到整个考古界及专家学者的观点必然重新认识定位,大到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都要改写,以免误人子弟。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第29页中半篇就讲商周青铜器为什么没有一模一样的问题及解释,此书是正规出版社出版,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立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是全国几千万中学生必读的课本,本人就在珠海某中学教历史课,深感此问题重大。

 

  我国历史悠久,青铜器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只有古希腊、古埃及有青铜器的制作传世,怎样认识中国青铜器的冶炼史,看来又需要学者下一番功夫了,否则我们这些业余收藏者,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并且会在考古学术界、收藏界、教育界产生思想混乱。

 

  希望此文刊出之后,有关专家学者及收藏爱好者都来讨论,来个百家争鸣,把这一问题说清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