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古铜修复业的源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起名扬中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谁也不会陌生,如青铜重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毛公鼎、斑簋、马踏飞燕……而这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现存的青铜器历经千年,有传世的但更多为出土之物。出土的青铜器多为破碎或残缺的。作为我国的珍宝,收藏、陈列时,残缺的青铜器既不美观又有碍观瞻,因此必须将它修复起来。

 

  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修复,首屈一指。许多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便是由这些单位技术人员修复后展陈的。如著名的青铜重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等是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现称国家博物馆)的青铜修复专家高英和北京市美术公司的古铜修复专家王德山、贾玉波等人修复的。西周斑簋、马踏飞燕,就是由著名的故宫博物院青铜修复专家赵振茂修复的,在展览时,很多的中外观众看后都赞叹不已。

 

  如今全国文博单位中从事青铜文物修复工作的同志大部分是老北京“古铜张”派的传人。说起老北京青铜器修复行业创始人,是位清宫造办处太监,因此人姓于人称外号“歪嘴于”,真实姓名没有传下来。清宫造办处内有多种手艺人,清朝末年这些手艺人中有八个巧匠,手艺高超,人称“八大怪”,其中修古铜器的一怪就是“歪嘴于”。“歪嘴于”出于清宫的说法,是我的父辈的师爷们说的。后来有人曾查阅了清宫内务府的有关一些档案,而没有查到有关的其人的资料。

 

  “歪嘴于”出宫后在前门内前府胡同的一座破庙内(今人民大会堂附近)开了个“万龙合”修古铜器作坊,这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事情。于师傅先后收了七个徒弟,其中一个姓张叫张泰恩(1880年农历十月初七生于河北冀县良心庄),是于师傅最小的徒弟。

 

  张泰恩13岁(1892年)来到北京在前门内前府胡同庙内拜清宫太监“歪嘴于”为师,张泰恩在家中排行老七,在于师傅门下也排行老七,故人称“张七”。大约辛亥革命前于师傅去世,张泰恩继承了师傅的衣钵,并把“万龙合”改名为“万隆和古铜局”,主要为琉璃厂古玩商修复青铜器。这一时期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大肆侵略,中国历史文物大量被掠夺盗卖时代,青铜器修复行业随着古玩商人的“金石路子”和“洋庄生意”的兴起而发展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万隆和古铜店”迁至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第四家店铺营业,此时“万隆和”生意兴隆,大批古玩商前来修理青铜器,由于业务繁忙,张泰恩开始收徒弟,大约三十年间“万隆和”共收了十一位徒弟,从而开创了“北京古铜张派”古铜器修复业。其中七位徒弟在修复行业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如张泰恩的亲侄子张文普(号济卿),人称“小古铜张”(1901年生),13岁学徒,由于心细手巧,学成后为琉璃厂古玩铺修铜器,并带了七名徒弟,解放前曾为大古玩商岳彬等人修复过大批商周时代的铜器。张文普1965年去世,终年64岁。

 

  张泰恩的另一位徒弟王德山,也是13岁学徒,学成后自立,带了七名徒弟,与张济卿手艺不相上下,在琉璃厂曾为大古玩商黄伯川等人修复过大批商周铜器。并研究发明了作假地子和假锈的新技法和化学作锈等,改进了修复技术。

 

  如“漆地磨光”首先用酒精浸泡漆片,现在称之为“虫胶”再用虫胶调和多种不同的颜料做成铜器的地子等。这种方法是受修古家具的“榆木擦漆”的启发而改进的。

 

  再如“点土喷锈”方法,即在修补的铜器部位,做好的地子的部位,点上水调泥土用牙刷拨喷,待土干后,再用牙刷往上拨各种锈色,待锈牢固后,用水刷洗,使泥土掉落,只剩下做上的锈。这种“点土喷锈”的方法,使残破铜器的修补处,既有假地子,又有假锈的部分,做出的效果非常逼真。如今,这两种修补作伪的方法仍在青铜器的修复中使用。(待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