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礼仪--诞生礼
早在婴儿诞生前的孕育期,就已经有了预示诞生的某些民俗形式了。民间俗称怀孕为“有喜”,是预示一个人即将诞生。这期间,由于古老传承影响,旧时代给孕妇制造了许多种禁忌约束。如禁食、禁视、避讳都有各民族各地方的惯制。在诞生仪礼之前,从未孕时的求子,直到临产期设产房的种种习惯,都在为诞生礼做准备。婴儿诞生前后,孕妇丈夫严禁进入产房,早在《礼记》中就有这种习俗的记载。现在少数民族中仍有此习俗,如壮族做丈夫的在妻子临产时,一个月严禁进入产房。但在芒人、苦聪人中又有相反的习俗。产妇临产,在房屋近房搭一所芭蕉叶棚,由自己丈夫接生,丈夫这时要同妻子在棚内同住。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在人生仪礼中本来应当是一种重大仪式,但是,由于产育的生理特殊性及婴儿出生的某些信仰禁忌原因,诞生礼仪式往往在极小范围内举行。这种仪式既包含新生儿祝吉的意义,也有为产妇驱邪的表示,而且往往带有神秘色彩。
在我国,自古以来便形成了对诞生的社会观念,既重男轻女。这是和我国的两种传统观念有关的,一是我国封建家庭制子嗣宗承的传统观念,二是我国民间天地阴阳的观念。如《诗经·小雅》中记载,生了男孩,“载寝之床,载衣以裳,载弄之璋”,用以标志尊贵;生了女孩,“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用以表示卑顺。又如《礼记》载,生了男孩,“设弧于门左”,左为“天道所尊”;生了女孩,“设巾于门右”,右为“地道所尊”,以此作为男女初生标记。“弧”是木弓,用以象征男子之阳刚;“巾”是佩巾,如现代的手帕,是女子常用的物件,用它标志女子之阴柔。同时也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含意。
古代往往把诞生仪式放在诞生后三日,俗称“三朝”。当日或行用礼物“接生”的仪式,多有外祖母家送红鸡蛋、十全果祝贺诞生的;或生男又行射天地四方的仪式。后来,又产生了“洗三”仪式。北方多用艾叶、花椒等草药热汤洗婴儿,边洗边祝辞,以驱灾避瘟。宋代产后三朝为婴儿行“落脐灸囟”的仪式。这些做法,都表示新生儿脱离了孕育状态,开始步入人生、融入社会。
诞生礼的过渡期仪式在人的一生中样式较多,满月、百日、周岁为婴儿期最早阶段的过渡仪式。这阶段要行剃发礼、认舅礼、命乳名礼、抓周礼等。旧俗取乳名十分郑重,有的地区由生父携带糖、饼之类请村中长者、族中有威望者取名,名字避讳开长辈亲属的名号,通常多取吉字做名,如贵儿、祥儿、小龙、虎仔等,但在民间更多的取“贱”名,或带着符咒意味的名,以求免灾,容易抚育。如“小狗子”、“猫仔”、“小牛”、及“锁柱”、“拴柱”等。南方民间又有“上篮秤”取名习俗,仪式是将包裹的婴儿加吉祥物用秤称过,然后把所得斤两做为乳名,如“七斤”、“九斤”。在满族中又有以家族长的年龄命名的习俗,如婴儿诞生时祖父八十八,小名则以“八十八”为乳名,在满族中取这类乳名的较常见。
满月剃头仪式在旧礼仪中比较隆重,主要由外祖母家赠礼,布置礼堂,请全福人抱婴儿坐蹭,由剃头匠人剃胎发,胎发多收藏起来或用丝络装起挂在床头,剃头后小儿穿新衣,然后亲友赠礼聚餐,剃头匠人得供桌上所有供品。这种仪式各地风俗有别,南方有在剃过的头上用嚼碎的陈茶叶擦抹,以求头皮发青色。
百日,北方多称“百岁”,是祝长寿的仪式。民间习俗中多有赠“长命百岁”锁的。周岁,旧时行“抓周”仪式,用以预测小儿一生事业吉凶,是卜命运的迷信仪式。《红楼梦》中贾宝玉抓周因为抓了些脂粉,于是贾政等预测他是女儿行中人,加以约束。
此后的少年礼,多以过生日为主,北方多用五色线束穿古代铜钱制锁,生日时挂在颈上,按年岁穿铜线数,行挂锁礼,又称“锁关”,以求结实、平安,有的直到十二岁方可解锁“开关”。诞生礼的周期纪念,就转为寿诞之礼。
诞生礼以及其后的过渡期礼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所有仪式的意义都在于祈求长命、长寿,这是自古以来生儿育女的主导观念;其二是历来以生男的仪式为重,生女后仪式一切从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