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书法家刘庆南

  作者:刘树群 摄影:阳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庆南近照
  
  悠悠涟水,巍巍龙山。在湖南中部涟源市斗笠山镇,有一个村子叫香花台。村如其名,充满了诗情画意。茂林翠竹,鸟语花香。军旅书法家刘庆南就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山野、田园、溪涧、牧歌……乡间的生活,对于童年与少年时的刘庆南来说,虽然生活艰苦,但他觉得其乐无穷。登山戏水,捉雀摸鱼,充满野趣。他在自由的天地里嘻戏,在纯真的年代里成长。读书时,他成绩优秀,一直是五好学生,高中时,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很快,他从懵懂无知的少年,长成一个身材结实的青年。
  
  在十八岁那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空军某部的一名战士。
  
  他有着强烈的上进心,责任心,很快就成为新兵中为数不多的训练尖子;他有着刻苦的钻研精神,不久就成为了一名技术骨干。他从新兵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五好战士,9个月后,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又被选入教导大队,培训半年后,成为了排级干部。之后,他历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副师长。现任某部技术副军级高级工程师。
  
  在部队的那段光荣与自豪的岁月中,他无愧于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他敢说敢干,刻苦学习技术。无论在哪一级岗位上,都得到上级的赏识和官兵的爱戴。1999年,还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阅兵。作为阅兵某方阵的组织者之一,他以出色的表现,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他技术过硬,带兵有方,多次立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庆南从小喜欢书画,在部队期间,因为工作的需要,在带兵之余,爱上了书法。虽说是一种业余爱好,但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所以,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也是一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
  
  湖湘之地,素来崇尚耕读。受此影响,湘人向以能文能武为荣。刘庆南既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又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深。他师法二王,潜心汉隶,受华山庙碑的影响颇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后来喜欢上了当代隶书大家刘炳森的隶书艺术,受其影响很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庆南深知临贴的重要性,他经常反复观摩书迹碑刻,领悟书法艺术中的风格与手法。所谓书法,无非形神二字。刘庆南的书法,字体圆润流畅,结构方正,饱满淋漓,形神兼备。圆润处,如江南稻熟鱼肥,端庄处,如贵妇臃容大方。不止于此,他既师于大家,又能独树一帜。从端庄大方中透出俊逸洒脱,于圆润丰满中彰显工巧秀丽。
  
  刘庆南的字有五美。一曰魄力雄强,笔力浑厚。二曰气象辉穆,意趣横生。三曰精神飞动,意到笔至。四曰兴趣憨足,似拙实工。五曰丰满园润,典雅灵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线一字,更要看整体布局谋篇。既要看外形美观多姿,更要看内在奕奕有神。
  
  王安石说“不必勉强方通神”。历来书家追求自然得体。刘庆南书法深得此味。他的书法,无论分间布白,远近均宜;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刘庆南的书法作品,笔力、气势,神态俱佳。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相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此谓之谋篇。刘庆南的书法,起承、转合,呼应,自然应韵。故从单个字看,美观有形,从整体来察,一气呵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庆南写字,不求以字谋利。他豁达大度,不计名利。常以“写字以正心交友”为座右铭。他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题字不计报酬;他以字会友,广交朋友;他勤学苦练,终日不辍。他把书法创作当成一种高雅的爱好,用来陶冶情操,也把它当成一种人生享受,在龙飞凤舞中,获得无比的乐趣。
  
  书山有途,学海无垠。曾经因为公务繁重,他只能挤出时间泼墨挥毫,如今他有更多的时间潜心书海。业精于勤,斯可大为。我们相信,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