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风向:小众书画家成了香饽饽

  近两年来,不少收藏家对古玩艺术品的收藏,逐渐变得理性。尤其在青海书画收藏市场,以往不少藏家只注重作者的名气和头衔,忽略了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现在,一些藏家开始走出这个误区,逐渐将投资和收藏的目光投向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书画收藏,以质优先

  书画是古玩收藏市场上的大项,高质量的书画作品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获得经济上的回报。我省藏家尼玛江才先生收藏书画几十年,对青海书画市场较为熟悉。他认为,不少书画爱好者收藏书画时存在一个误区:过于追求作者的名气,忽略了作品的质量。

  “我见过一些字画收藏者,看到一件书画作品,不先看作品本身的艺术含量,笔墨效果,而是先看落款,一看作者比较有名,就觉得是好东西,是精品。卖画的人也是,不跟你介绍画的艺术价值,却跟你大谈作者的名头、职位和身份,这其实是对买画者的一种误导。不是作者为某某书协、美协的主席,他的作品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名家出精品也出次品,书画家创作时也有一个学习、精进的过程,有兴盛期,也有衰落期,每个阶段的作品收藏价值都不一样。”尼玛江才先生认为,作者的名气固然重要,但任何时候,质量都是判断书画作品价值的最主要因素。

  要有精品意识

  我省书画收藏家李文君先生也认为,书画收藏要先看质量,再看作者名气、作品的品相、内容等。在他众多的书法藏品中,有一幅我省篆刻家、书法家石映浩的书法作品,质量很高。

  那是一幅行草四条屏,内容为元好问曲《骤雨打新荷》,整幅作品金石气浓郁,笔走龙蛇,一气呵成。“这幅字是我从一个朋友手中转让过来的,当时花了9000元钱,这个价格在同等尺寸的书法作品中是比较高的。但这幅字质量很高,是精品,也值这个价。石老先生是刻印出身的,又常临《毛公鼎》《石鼓文》等碑帖,隶书承魏碑,行书取法宋代诸家,点画分明,提按铿锵,章法疏朗,气象苍穆,自成一家。”李先生说,石老先生一生淡泊,名气相对较小,所书作品市场少见,但每出必是精品。

  我省书画藏家韩先生也十分重视作品的质量,他收藏了一幅我省画家祁宁英的花鸟画,工笔细描,天然真趣。画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雀成群,呈现出富贵吉祥的和谐画面。韩先生介绍,祁宁英擅长山水花鸟,曾多次深入昆仑山、祁连山和河湟峡谷的大自然间写生,作品风格写实,著名书画家朱乃正评价他的画作是“超以象外,得乎寰中”。“但祁先生沉迷于读书作画,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市场上他的画也较为少见,但他的画质量都很高。”韩先生说。

  技巧性规避投资风险

  书画收藏作为一种投资,很考验藏家的眼光。书画收藏家肖先生认为,不能一味地追求名家和热门画家的作品,也可避其锋芒,另辟蹊径,关注一些名气相对较小但质量高、有收藏潜力的画家作品。

  “因为越是热门、名气大的画家,他们的画往往也是字画造假者的首选目标,风险很大。还有一些书画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精力有限,作品质量往往会下降。而一些名气相对较小或处在上升期的画家,会更注重对自己作品的打磨,可能会创作出一些精品。所以收藏书画时,要多方面关注,对一些还未被市场热炒的高质量作品,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宁付略高的代价选择画家高质量的作品,也不要因价格便宜而入手应酬之作。”

  肖先生收藏了几幅我省画家张元吉的画作,刚入手时价格并不高,现在随着画家名气的逐渐增大,市场价格年年上涨。“要善于观察书画市场的走势,关注画家的创作历程,找准时机投资。我刚开始关注张元吉时,他只是个处在上升期的画家,但我很喜欢他大气磅礴、质朴天真的大写意花鸟画,觉得他的画升值空间较大,所以及时收藏,现在已获得较高回报。”肖先生说,“张元吉的画名气虽然较小,但房前屋后、瓜藤果树都入画中,雅俗共赏,风格明显,投资风险也小,值得收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