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怪异的商代青铜鼎
2018-02-07 16:03:43 作者:许智范 来源:收藏快报 已浏览次


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西省樟树市刘公庙乡横塘村村民在锄狮垴山丘山,发现了两件商代青铜鼎。它们虽然体型不大,但小巧别致,造型独特,纹饰华美,铸工精良,堪称商代青铜器珍品,出土后旋即被博物馆珍藏并公开展出。
一号鼎(图1)口径20厘米,通高29厘米,重3.2公斤。其口沿斜折,方唇,沿上有一对直竖耳,耳上各卧一虎;虎龇牙咧嘴,尾部上卷,身饰云雷纹。鼎身上下分饰一周圆圈纹,中部有三扉棱,以扉棱为
中心饰三组由变体云雷纹组成的兽面纹。三条扁足呈扁体兽形,长身卷尾似虎,突目高冠尖嘴似鸟,全身亦饰以云雷纹。
二号鼎(图2)口径14.5厘米,残高19.5厘米,重1.15公斤(出土时足部残断并有缺失,后修复完整)。其形制与一号鼎基本相同。口沿斜折,方唇,但在口沿一对竖耳上塑铸的是两只竖颈敛尾的小鸟。鼎的腹部较浅,鼎身亦饰三组以扉棱为中心的兽面纹及变体云雷纹;上下分饰一周圆圈纹。三条扁足亦似鸟形,鸟羽毛丰满而突目勾咀,形象颇为怪异。
从铸造痕迹观察,两鼎采用的是先分铸,然后通体合铸的浇铸方法,即鼎腹部及竖耳部先由多范通体浑铸,而虎、鸟及三扁足是后来再铸接上去的。以往一般认为分体铸器的方法“新起于春秋以后”,但从樟树出土的铜鼎看,至晚在商代中期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这种铜铸技术,这也是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铸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至于在竖耳上塑造虎、鸟的形象,扁平的鼎足亦取虎、鸟变体的造型,这极可能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甚至有专家认为当年以樟树吴城为中心的赣中地区可能就是商朝虎方的所在地。人们信奉虎图腾,也信奉鸟图腾,期望能像虎一样勇武威猛,无敌天下,还能像鸟一样搏击长空,自由翱翔。
就在樟树这两件青铜鼎出土十多年以后,在距出土地20公里左右的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中又出土了多件虎耳扁兽足青铜鼎,其造型、纹饰与樟树一号鼎几近雷同,且形体从大到小配制成套,排列有序,可见它在当时铸造数量颇大,使用范围很广,加上其绮丽的装饰纹样、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是赣江流域商代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