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之龟兹、麦积山艺术珍品展昨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展览海报

 

  央广网上海2月3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摇篮的新疆龟兹古国壁画艺术和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壁画、彩塑艺术等世界文化遗产首次被“请”到上海。作为喜玛拉雅美术馆2018开年之展,“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从昨天开始至5月28日对公众开放。

 

  “佛国山水”是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文明的对话”系列展览第三部,是继2015年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敦煌:生灵的歌”、2017年与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及达?芬奇理想博物馆合作推出“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展示人类历史上东西方文明通对话融合达到的各自艺术巅峰后,再次回眸历史,探寻源头,更进一步亦更加久远地探寻逾2000年前中西方文明沿丝绸之路从新疆龟兹至甘肃麦积山交流碰撞所激发的艺术光芒。展览将以系列呈现,“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佛国山水Ⅱ——山水社会”分别将于2018年2月至5月将向广大申城市民推出,全方位展现丝路瑰宝艺术魅力和历史与当下文明对话盛景。

 

  西域龟兹古国地处中亚腹地塔里木盆地之北缘,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交融荟萃之地。东西方文化沿着古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不断地繁衍生息,孕育出了灿烂的古龟兹文化,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所表现出跨民族、跨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融合性与多元化创造,成为人类文明与文化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历史典范,举世瞩目。

 

  龟兹石窟是古龟兹地区(即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新和等县)大小二十余处佛教石窟遗存的总称(包括著名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阿艾石窟),目前遗存洞窟700余个,保存壁画近10000平方米,其壁画的独创性和多样性,不仅具有历史的和审美的突出普遍价值,也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新疆龟兹研究院此次特选送了三十九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龟兹石窟壁画作品进行展出,旨在让观众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视野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从中接受传统艺术教育,并共同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业。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是国内石窟寺中保存北朝泥塑时代延续最完整的石窟寺,也是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代表之作。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塑和壁画的有机结合。尤以雕塑著称于世。不论是早期的古朴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浑润饱满,还是隋唐的丰满圆润、宋代世俗化的造像风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温婉可亲,富于生活气息,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系统地反映了我国从十六国后秦到北魏至明清雕塑发展的历史,是一部非常完整的雕塑史。为配合此次展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特意精选了多件代表性精美壁画及彩塑作品赴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让申城市民一饱眼福。

 

  据了解,此次“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展将通过新媒体等技术的运用,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感官上呈现逾2000年前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及生活场景,致力于让观众不出上海就可以身临其境、细细品味丝绸之路之世界文化遗产风采,并结合多场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让广大观众多维度通过文明对话交流,从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时尚潮流、寻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展示与体验,共同打造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丝路艺术文明展示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