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汉代“七子镜”
2018-12-28 11:27:48 来源:收藏快报 已浏览次

图1

图2
汉代铜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被人们誉为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宝。
汉代铜镜丰满奇异,气势雄伟。其装饰图案式样十分丰富,天上人间、神人世界、奇禽异兽,五彩缤纷,折射出了汉代能工巧匠艺术创作的独到匠心,展现了战国以来铜镜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在琳琅满目的汉代铜镜中,有一种非常精美的多乳禽兽纹铜镜。这种铜镜以等距离的乳钉纹分割主纹饰区,在每个区域中分别装饰禽兽、神兽纹饰。其中以七乳禽兽纹为最多,是当时备受上层社会喜爱和推崇的镜型(图1)。资料显示,这种铜镜在东汉王室贵族中广泛使用,并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七乳禽兽纹镜,叫做“七子镜”,它不同于其他的“七乳钉”禽兽纹铜镜。其特征是除在镜钮周围分布九个小乳外,在镜的内区的兽纹带上又有七个较大的乳,但这七个乳的形象与其他七乳镜的七乳不同:中央有突出的小钮,周围饰连弧纹,做成了七面小的连弧纹铜镜的形象。汉、晋间流行“子母相权”的说法,这七个拟镜形乳,就是大镜的七个儿子,由是名为“七子镜”。
在汉代制作精美的多乳禽兽镜中,七子镜做工十分考究,纹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刻画精细。特别是用细线条勾勒绘制的圈带内的七瑞禽兽,尤其惟妙惟肖,令人称奇叫绝。并与镜缘用粗犷的线条刻制的“四神”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观之使人回味无穷。
本文要介绍的这面“七子镜”(图2),为圆形、圆钮、圆钮座,中区主纹为七个内向连弧纹小铜镜。小铜镜间配置四神和其他祥瑞,自左向右依次为:玄武、独角兽、白虎、天禄(鹿)、朱雀、青龙、羽人,均为汉代盛行的祥瑞之物。在镜钮周围分布的九个小乳之间,铸有花蕾纹及“宜子孫”三字铭。玄武呈龟蛇缠绕状,其余神兽祥瑞皆隔乳两两相对作嬉戏状,虎跃龙腾,凤舞龟行,羽人献瑞,异兽奔驰。生态盎然,寓意吉祥。钮外至边缘间配置圈带纹、短斜线纹。边缘纹饰为身躯修长交结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
“七子镜”整体图案结构紧凑,构思极尽巧妙,线条勾勒清晰,是汉代铜镜品种中极具时代风情的一款,蕴含了恢宏万千的民族多元文化。
图纹华丽、铭文丰富的圆形铜镜,在我国古代是花好月圆的象征,更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作为青铜艺术中的瑰宝,铜镜千古以来与明月相耀生辉,承载着我国深厚的月亮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的诗人们经常以明快的笔调来描绘那皎洁的明月,因为“明镜如明月”,所以用镜喻月最为常见,但往往是泛用中国古代习用的铜镜的圆体和明亮去比拟,例如李白的一首《把酒问月》:“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等。
至于用特定的形制的铜镜去比拟明月,则十分罕见。最早见到的是南朝时梁简文帝(503—551)的一首《望月》诗:“流辉入画堂。初照上梅梁。形同七子镜,影类九秋霜。”在此诗中,梁简文帝萧纲将流辉入画堂,初照上梅梁的明月,比作七子镜。并以七子镜,对仗九秋霜。这是多美的一首诗啊!望着那明亮的月光,萧纲想起了他使用并珍爱的“七子镜”。那挂在天上的月亮,不正是一面闪着光的“七子镜”吗?
无独有偶,用七子镜在诗中比拟明月,比梁简文帝年代稍晚的北周大诗人庾信,也在一首《望月》诗中作过同样的比拟:“夜光流未曙,金波影尚赊。照人非七子,含风异九华。”这句中的“七子”也正指“七子镜”。足见这种铜镜在贵族中被广泛认可并享有着极高声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