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北京”列入20世纪建筑遗产
2018-12-19 10:24: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已浏览次

▲北京国会旧址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届国会的旧址,现用作新华社礼堂。 资料图供图/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典(北京卷)》于近日正式出版。为总结该书出版的学术成果,同时就20世纪建筑遗产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关议题展开研讨,该书首发暨学术报告研讨会12月18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典(北京卷)》系对2016年、2017年共计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中50个“北京建筑”的提炼展示,其主题与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建院在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都·城——我们与这座城市》专题展览”相契合。本书的推出伴随着“都·城”专题展,让大家再一次走进这座熟悉的城市,品身边的前辈建筑师的贡献,感受北京城的建设成就。
单霁翔院长以“20世纪遗产与北京这座城”为题,向与会嘉宾与建筑师讲述了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产生的客观背景、项目特点、发展脉络及保护现状,特别从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背后的“人和事”与大家分享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包括以梁思成、杨廷宝、杨锡镠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以北京建院五十年代“八大总”为代表的中国20世纪建筑先贤为北京建筑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以张镈、张开济、赵冬日、华揽洪、戴念慈、林乐义、龚德顺、吴良镛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建筑师的卓越贡献。
单霁翔表示,这并非是一本简单的建筑遗产图书的出版,它是集作品、建筑师、设计思想乃至建筑师生平的展示,不仅勾勒出百年北京的建筑历程,还特别表现了在古都北京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师书写下的城市与建筑的新画卷。
他说,这本书介绍了第一批、第二批共计198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可喜的是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项目源自北京,这不仅仅说明北京、北京建筑、北京建筑师的超凡贡献,更说明基于历史文化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北京20世纪建筑的发展与演变走在了时代前列。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
北京市第二批中国
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全国农业展览馆、北平图书馆旧址、北京民族饭店、北京工人体育馆、石景山钢铁厂、北京国会旧址、798近现代建筑群、北京百万庄住宅区、北京大学地质学馆、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京张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首都机场航站楼(20世纪50、80、90年代)、宣武门天主堂
相关新闻
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成立
18日,“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宣告成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等为“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揭牌。
据了解,这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等国际准则与国际化建筑文博发展趋势所成立的,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共同成立的跨界设计研究机构。
徐全胜董事长介绍,“BIAD建筑与文化遗产设计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应包括:推动国内外以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为中心的各类遗产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认定、调研、传播等事项的工作;联合中国文博界开展以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为中心的工作;以文化创意设计研发为中心拓展建筑文化的系列推广工作;举行相关建筑文化遗产论坛、会展、出版、传播工作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