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遗进校园”让青少年爱上古老非遗
2018-12-12 10:52:13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已浏览次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的“非遗进校园”图片。记者齐岚森/翻拍
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低着头创作“葫芦烙画”,吸引了多名学生围观……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四展区第三单元,一张“非遗进校园”的照片引人注目。据了解,图中的长者正是重庆市级非遗项目“葫芦烙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居常。
今年5月28日,重庆市第九届文化遗产月“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沙坪坝区西永第一小学校拉开序幕,张居常等15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现场制作和展示非遗技艺,为师生们带来一场丰盛的非遗大餐。70岁的张居常说,“非遗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甚至爱上非遗,让他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庆市非遗中心副主任谭小兵介绍,重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已有十余年,覆盖了所有区县,在大、中、小学校中均有开展。他表示,“非遗进校园”不仅仅是展示,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课堂,丰富学生课程的同时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谭小兵介绍,进入校园的非遗项目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且参与性都较强。例如,国家级非遗“川江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曹光裕几乎每周都会到渝中区人民路小学授课,该校还历时两年编写出符合学校特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川江号子》校本教材;酉阳的国家级非遗“土家摆手舞”也进入当地舞蹈课堂;铜梁的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则进入了当地的体育课堂。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大渡口区非遗中心主任李国洪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今年,该区十余位非遗传承人将川剧、重庆大漆、重庆剪纸等非遗项目带到了多所中小学的课堂,学生们纷纷表示“不枯燥,很有趣”,并且学生们也非常期待了解非遗,同时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