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笺谱》复刻成果在国家图书馆展示

  11月29日,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再现历史艺术经典”,活化传承以《十竹斋笺谱》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十竹斋笺谱》复刻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等十多家机构的专家及部分海外学者出席了发布会。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现场介绍了南京打造文化高地、复兴十竹斋四百年品牌的情况;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了《十竹斋笺谱》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相关古籍保护与传承情况;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介绍了笺谱复刻情况及技术团队构成,并在现场展示了部分复刻成果。之后与会专家学者就《十竹斋笺谱》复刻等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是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世界印刷史上的里程碑。《十竹斋笺谱》始印于明代崇祯年间,由明末清初南京私人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印制,因其在南京鸡笼山修十竹建书斋而名“十竹斋”。《十竹斋笺谱》共分四卷、 283幅笺画,分为“博古”“高标”“凤子”“韵叟”“折赠”等33类,题材十分丰富,内容包括成语故事、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每一幅笺纸的背后,都隐藏着精彩的历史文化故事,堪称经典。
  
  有趣的是,今年6月,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埃塞俄比亚姑娘汉娜·格塔丘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各国青年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了一封信,并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回信。汉娜写信所用的信笺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信笺就是由《十竹斋笺谱》衍生而来的彩色信笺。据了解,汉娜写信用的“达旦”,为《十竹斋笺谱》第三卷“高标八种”之一。“高标”出自南朝《世说新语·德行》:“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指清高脱俗的风范。“达旦”二字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关羽秉烛夜读的故事。一方小小的纸张,浅浅几笔勾勒,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故事,蕴含着极其深厚的寓意。
  
  此次复刻是以郑振铎捐赠的典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明代初版《十竹斋笺谱》为蓝本。复刻集合了中国多项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完全用明代工艺、明式工具和天然材料,让复刻作品再现当年的文化气息和曾经的东方古韵。预计明年6月可印制完成200套左右向公众发售。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