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设文物保护“驿站”共述丝绸故事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工作站”5日挂牌成立。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这是该馆设立的第四个工作站,今年还将在俄罗斯设站,工作站的设立让中国的丝绸纺织品保护和修复更全面,促进中国在丝绸之路上讲好丝绸故事,保护丝绸文物。
  
  汉唐时期遗存的大量纺织品是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色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留存下来的这些珍贵纺织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纺织品的保存与它的环境息息相关,西北地区环境干燥,光线较暗,色彩保存较好,这与中国沿海地区遗存的纺织品是不同的。”赵丰说,过去,甘肃悬泉置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客商迎来送往;如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黄金段的甘肃,是交通的驿站,在此设立工作站意义重大。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是上世纪60年代与故宫、上海博物馆同时成立的中国第一批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说,由于年代久远和保护修复技术水平有限,馆藏纺织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褪色、变形、腐蚀等病害,亟待运用科学的文保技术进行修复与保护。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博物馆,也是丝绸专业博物馆。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侧重纺织品文物研究、鉴定、保护和修复。
  
  2014年,两馆展开交流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甘肃工作站。其主要任务是,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中心,面向全省开展纺织品保护修复工作,并兼顾青海、宁夏两地的纺织品保护;培养甘肃本土的保护修复人员,实施技术推广和科研交流;编制保护修复方案,实施保护修复项目等。
  
  为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能力,贾建威介绍说,该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近期,新改建的15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投入使用,并依据馆藏文物特色、数量等,设立了实验室、仪器检测分析室,金属、陶瓷、纺织品、壁画和塑像等文物修复室。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