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件文物见证800年前中意跨文化交流

  明代木门板上竟画着身穿汉服的西方美人、意大利古地图里清晰可见北京卢沟桥、马可·波罗的行囊里装有中国丝绸……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与意大利虽海天相隔,但在这两个文明古国里却总能发现对方的印记。

  27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用来自中外48家博物馆的近250件(套)文物精品,讲述了这段800年前中意跨文化交流的故事。

  此次展览以物溯源,分为“从四海到七海”、“指南针指向东方”、“大都的日出”、“马可·波罗的行囊”、“来而不往非礼也”五大部分,带领观众体验一场跨越亚欧大陆的时空旅行。

  走进展厅,一眼便可见三幅美人图:广东省新会博物馆的木板油画《新会木美人》、法国卢浮宫藏品《加百利和她的妹妹》、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品《沐浴中的女人》。“木美人”是两个真人大小、身着汉服的西方美女,其样貌与后两幅藏品中的人物极其相似,乍一看,犹如一对西方姐妹花摆出不同姿态出现于三幅画中。

  “这组文物用来开宗明义,揭示展览主题——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互动性。”此次展览主策展人李军说。

  展览主体部分对该主题有更充分的展示。15世纪中期,意大利地图学家弗拉·毛罗以惊人的准确度,绘制了一张“旧世界”地图——《弗拉·毛罗地图》。记者在展出的复制品中找到了北京永定河卢沟桥,其位于地图左下方,为十一拱桥,望柱上雕刻着石狮,与今貌基本一致。

  在“马可·波罗的行囊”部分,可见书写在兽皮纸上的《马可·波罗游纪》抄本、记载赋予“鞑靼仆人”彼得自由权利的《马可·波罗的遗嘱》等。一份记录马可·波罗去世时的财产清单里,不仅有黄、白两色的中国丝绸,还有一块大金质通行牌。据介绍,这或是元朝乘驿牌,凭此牌可在元朝境内驿站获得马匹、住宿等服务。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30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