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门窗上的人物雕刻艺术
2018-11-27 10:22:14 来源:澎湃新闻 已浏览次
中国雕刻艺术的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古人将象形文字和图腾刻在各类器物上,用以记录或祭祀,而建筑上的木雕源于何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左传》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dān yíng kè jué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的常规做法,距今约2500年了。
大唐的建筑和雕刻工艺更是宏伟大气,影响深远。其后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说明在五代两宋时期,建筑木雕的发展已相当成熟。至明清两代,木雕技艺相当高超,尤其中国南方浙江、徽州、福建一带,木雕匠人众多,风格多变,建筑中木雕画面构图更加立体化,引人入胜。

安徽博物院徽派雕花民居建筑
建筑史上的变革大的划分可归为三大时期,分别为秦汉、唐宋、明清。学术界尚且没有分出高下定论,但是论木雕的最高成就,非明清莫属,而明清木雕的呈现又以建筑上的雀替、隔扇和门窗上居多。当时的木雕在构图上又可以分成人物、动物、植物三大题材,后面我们将用三期文字加图片的形式逐一去了解每一类型取用的意义。在人物题材上主要是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世俗人物。
历史人物的选取上主要凸显的是儒家思想忠、孝、节、义,比如体现忠的有“岳母刺字”、体现孝道的“二十四孝”系列、体现气节的“苏武牧羊”与“四爱图”,体现义的“三国人物”或“水浒人物故事”。

“苏武牧羊”腰板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桃园三结义”腰板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木雕中神话人物较多的有“八仙系列”“西游记系列”及“弥勒”“和合二仙”“天官”“财神”等。这些无不体现当时封建社会形态下戏曲、文学作品对人们的影响。

“八仙之铁拐李”隔心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托塔天王”隔心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世俗人物故事的选题是明清后期内容最为丰富的,它常取用生活里喜闻乐见的一些场景图,是世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或满足的真实写照。

“渔樵耕读”腰板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衣锦还乡”隔扇门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合家欢” 隔扇门局部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门窗馆观复博物馆门窗馆
以上的案例会让我们发现无论木雕人物属于哪种题材类型,都利用形、光、空间组成视觉整体,给人视觉上直接的冲击和想象力上的延伸,为建筑表达增加美感的同时为俗世生活增添趣味。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