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安息之地在少陵塬上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昨日,与会专家们探访杜牧家族墓地。 记者 张宇明 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脍炙人口,但您知道吗,这位唐代大诗人的安息之地就在少陵塬上。11月25日上午,中国唐史学会和山西汾酒集团在西安共同举办了杜牧文化研讨会。
  
  公元825年,杜牧游历了山西,在山西杏花村寻访了曾在此地担任过太守且葬于此地的曾祖父杜希望的旧踪,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
  
  在研讨会现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李健超说,他曾对杜牧墓地进行过考察,并展示了一张他保存多年的军用地图以及一本《游城南记》的文献,为杜牧去世后葬在长安区司马村进行了佐证。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拜根兴说:“一些文章里说杜牧无儿无女,其实不然,他有4个儿子,1个女儿,2个是正妻生的,3个是妾室生的。杜牧墓确实是在长安区司马村,这在他的自传墓志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再加上有张礼的《游城南记》,就更加证实了杜牧墓址所在地。”
  
  当日,专家学者们探访了位于司马村的杜牧墓。据村中老人介绍,大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有七八米高的封土和一块清代立的“杜牧墓”的石碑。后来石碑不见踪影,封土也被用于填平村里的低洼处。如今,杜牧墓地和其家族墓地已成了一片菜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探访了杜牧家族墓地后表示,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西安,有很多历史名人墓葬,在西安可以追溯到很多历史文化典故。相关部门如果能将像杜牧这样的历史名人墓地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对将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世合称“小李杜”,他的散文在晚唐也是非常有名气的。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庆说:“杜牧的墓地变成菜地是长期被忽视的结果,希望这样的局面可以尽快得到改观。”西安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全民认为,司马村是少陵塬上古老的村落,大量文献和出土碑志证明,这里是杜氏祖陵。希望有关部门保护好这处文化遗产,让其能够发挥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