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龙泉青瓷

       元代龙泉青瓷在近年拍卖场上极受欢迎,2017年春季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呈献的“宗器宝绘 — 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拍卖,一件元十四世纪 龙泉青釉印缠枝牡丹纹凤尾尊、一件元十四世纪 龙泉青釉刻缠枝花纹荷叶盖罐分别以727500美元(折合人民币502.8万)、787500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544.3万)。虽然不是龙泉窑最卓越的代表作,但也是质量上佳的元代龙泉青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代多数的龙泉青瓷质量上乏善可陈,因已经缺乏其独有的如玉般的温润釉质。从“以釉装饰为主”转向“以胎装饰为主”,不再以釉色取胜。造型相较于宋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具有一些时代特色。瓷器造型主要有罐、瓶、执壶、碗、盘、高足杯,总体风格是形大、胎厚、体重。此外,装饰技法还流行露胎贴印花、褐色点彩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告别宋代的诗情画意,进入一个被游牧民族统治的时代。龙泉青瓷的形象慢慢失去宋人追求的淡雅意境,而是多了元代统治阶级喜爱的繁琐纹饰。元代早期龙泉青瓷制品与南宋晚期相近。元代中期开始,龙泉窑青瓷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由南宋时期的纤巧隽永、清雅婉约变得雄浑敦厚、气势磅礴。这一时期龙泉青瓷造型规整、胎骨坚实、釉层纯净莹亮,质量仍然较高,是高档、畅销瓷器的代表。这一时期龙泉青瓷从原料配方到烧瓷工艺,从器物品类到装饰技法、纹样,在传承南宋工艺的基础上均有创新。在胎料方面,选用风化程度较好的瓷石原料,坯泥的淘洗与练制比较精细。胎骨主要由高岭—石英—绢云母三元矿物组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烧制的坚硬程度和抗变形能力。为大型器物成功烧制奠定基础。同时龙泉青瓷发展成厚胎厚釉。相比宋代龙泉青瓷,胎体厚重、坚硬致密,胎色较白或略带灰色。釉质肥厚清亮,呈色翠绿。元代龙泉窑常采用模印、镂雕、贴塑等手段对青瓷进行装饰,以追求图案和造型美,同时也为弥补青瓷的呈色不足。
  
  元代在蒙古人统治下,社会极具开放性,所以元代的宗教种类繁多,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都活跃发展。佛教以其与蒙古贵族相似的文化基础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推崇。这时期的纹样也颇受佛教影响,以莲花纹样为典型代表。莲纹在宋代的瓷器中用来展现荷花的高雅清幽之态,而元代新兴的荷花形象如同佛像的莲花底座上的覆莲瓣纹样式(图7-1、图10-1)。为迎合游牧民族和海外市场的要求,还出现有异域风情的纹样图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元代点彩装饰非常流行。点彩是传统青瓷制作中的一种装饰手法,色料以褐釉为主,所以又名褐彩、褐斑加彩、青釉褐斑。这种装饰手法由南方的越窑创造。龙泉窑本就与越窑一脉相承,早期便采用褐彩装饰,到南宋时期也有使用,直到元代褐彩的装饰工艺才被广泛应用,杯、瓶、碗、尊等都有褐彩装饰这一品类。发展到明代,龙泉窑逐渐没落,褐彩工艺也随之少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外销瓷
  
  元取代南宋建立新政权后,结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元代的中外交通、海外贸易都非常的发达,而且统治者非常注重手工业。因此,外销瓷需求量迅速增长,龙泉青瓷销售范围也随之扩大。龙泉青瓷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据考古调查资料统计,龙泉窑窑场在元代数量猛增,就目前已发现的500多处各时期龙泉窑遗址中,属于元代的窑址就有300余处。
  
  瓷器是元代对贸易最主要、最大宗商品。据元代王大渊《岛夷志略》中对瓷器输出的44个港口综合统计,龙泉青瓷占第一位,青白瓷占第二位。龙泉青瓷一跃成为世界性商品,其产品出口范围之广,居中国名瓷之首。龙泉青瓷沿瓯江顺流而下,在温州港装船起锚,驶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及东非沿岸,远销亚非欧三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迅猛扩张、走向世界的龙泉窑进入持续鼎盛的辉煌期。元代龙泉窑在大量生产普通民用瓷器和外销贸易瓷之外,也为宫廷生产过瓷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水的瓷器二万多件,其中有一万多件是龙泉青瓷,并有“使司帅府公用”铭龙泉窑青瓷盘出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刘俊、李晔《元至明代早期的龙泉窑和龙泉青瓷》
  

  2、江楠《元代佛教对陶瓷装饰的影响研究》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年



责任编辑:朝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