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莲瓣碗

       莲,也叫荷,古称芙蕖、菡萏。莲纹作为装饰纹样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梁其壶”就以莲花纹装饰。春秋战国中后期开始较频繁用作装饰器物,美国人William Henry Goodyear在《The Grammar of lotus》一书中,将莲花图案定为古代所有植物装饰和其他纹样装饰的基础,其他的古代纹样装饰都是因为对太阳的崇拜延伸形成对莲纹崇拜的又一次延伸。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繁盛,隋唐更是空前发展。印度莲花纹也随佛教的传入中原大地,与中国原始的莲花纹相互融合,演变成新的莲纹图样。宋代士文化繁荣,文人以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喻比自身品格的高洁,莲纹的寓意也随之不断丰富,成为集生命崇拜、佛教圣物、高尚品格于一身的美好代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莲纹开始被用于瓷器装饰纹样是从汉代开始。莲瓣碗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造型之一,烧制数量较大,流传较广。依据资料记载,最早的龙泉窑莲瓣碗出土于龙泉查田下保村南朝永初元年(420年)墓葬,灰胎青黄釉,实物现在很难看到,且这一时期的龙泉窑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算是莲瓣碗的一个开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在所见到的莲瓣纹碗实物大多始自北宋末南宋早期,南宋早期的莲瓣碗清晰而明朗,此时的莲瓣纹以刻为主,瓣脊出筋,瓣面自中脊坡向两侧,立体感很强。双重仰莲瓣者,外层瓣瓣独立,内层辅衬相应,单层莲瓣亦如是,花瓣间的衔接内外分明。此时的花瓣瓣面大小适中,弧线轮廓清晰流畅,瓣尖处尤见用力,干净利落,视觉上是浅浮雕式与刻划花式莲瓣纹的综合,有一种质朴生动的韵味。除碗外,还有莲瓣纹碟、渣斗、洗、瓶等器物,纹饰风格相似。
  
  南宋中后期是龙泉窑莲瓣纹碗大量生产的时期,此时的莲瓣碗实物非常多,品质上佳的莲瓣碗也多出于这段时期。由于烧制工艺,胎釉特征都发生变化,莲瓣碗本身器型的式样也发生些许改变,纹饰变迁非常自然。一个主要的变化趋势就是莲瓣边缘用阳刻突出立体轮廓的手法逐渐弱化,莲瓣形象逐渐模糊,花瓣间错落的工整排列也逐渐消失,瓣瓣独立渐渐变为连绵相接,莲瓣的刻划渐显随意。即便如此,也无法一概而论,尤其中期一些做工精湛的莲瓣碗,花瓣瓣面丰满,瓣脊出筋挺拔,十分美观。此时工艺水准大大超过南宋早期,碗型也更加优美,最经典者莫过于宛若莲蓬状的碗式,与莲瓣装饰天然呼应,更有那粉青、梅子青釉的相衬,线条轮廓柔和清淡,温文尔雅,别有一番韵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代龙泉窑莲瓣纹碗仍在生产,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的莲瓣纹风格相似很难区分,总的来说,此时的莲瓣纹瓣面狭长瘦削,瓣脊虽有凸起但已淡化,轮廓线条为单线划花,制作不及以前那样精细,质量下降。此外,元代莲瓣碗还见有在碗内刻饰花纹的,打破了宋莲瓣碗内面一贯的光素作风。元中后期,莲瓣纹碗少见,此时的莲瓣纹与菊瓣纹更接近,或可将菊瓣纹看作是莲瓣纹的衍变。
  
  参考文献:
  
  1、叶英挺《漫谈龙泉窑莲瓣纹碗》
  
  2、许丽娟《中国传统莲花图案演变及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2012年
责任编辑:朝阳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