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街遗址出土万件文物标本 “古今叠压”展城市变迁

  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西街遗址最新考古成果于12日向社会公布: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发掘,地层内出土了逾万件文物标本,展现了自西周至近现代的“垂直堆叠”,以“古今叠压”方式重现古都南京数千年的变迁。
  
  当天,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120位考古学者齐聚南京大学,围绕各自考古发掘项目展开发言交流。
  
  自2017年4月启动勘探以来,位于南京城核心区域的西街遗址考古进程备受各界关注。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的项目领队陈大海当天详细披露了这一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
  
  据其介绍,在6500平方米的遗址内,以一处台地为中心,目前发现有3道环壕、13条沟、79口水井、173个灰坑、4座墓葬,以及陶瓦、砖瓦等各类遗物标本上万件。
  
  陈大海称,本次出土的过万件文物清晰地分为9个地层,地层埋藏越深,文物年代越久远。从西周直至近现代的文物标本均有所发现,其中以六朝时期物件最为集中。
  
  “在底层,我们发现了夹砂红陶、印纹硬陶以及少量泥质灰陶,经鉴定均为西周时期的文物。此外,现场出土了大量青瓷类、砖瓦类遗物,遗址位于六朝都城长干里,这是淮水南岸的一处军事防御要地,也体现了西街在古代的重要战略地位。”陈大海说。
  
  通过文物在地层的“古今叠压”,“垂直”穿越数千年的遗迹成为南京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物证”,并为寻找南京地区的“神秘”城池——越城遗址提供了线索。
  
  陈大海称,自六朝以来就有关于越城位置、规模的记述。南京早年的考古调查推测,西街遗址内的中部地区可能就是古越城所在。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直接证据,但本次出土的文物将为寻找这一“古老城堡”提供重要指引。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冬青认为,随着考古手段的不断提升,众多埋藏在南京地下的珍贵历史遗存得以重现于世。特别是近五年来,南京在城市考古方面,将古越城、六朝建康城、明都城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推向了新高潮,成为展现古都历史文脉的重要实物见证。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