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年前从圆明园流散的文物回家了
2018-10-30 14:28:48 来源:新民晚报 已浏览次

图说: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 官方图
今天是圆明园罹难158周年纪念日。百年前,无数珍贵文物流离失所。截至今天,8万余件流散文物重回母亲的怀抱。在圆明园天心水面,首场“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向游客们诉说着社会各界为促“文物回家”所付出的汗水与成绩。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并将作为常设展免费对游人开放。展览共包括2件二级文物和6件三级文物,它们当中不少是热心市民、社会组织、机关发现并捐赠的。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每件文物外均加装了玻璃保护罩以确保文物安全。在展区中央的“绮春园清夏斋流杯亭基座和导流石槽”最为引人注目,据了解,清夏斋为绮春园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之夏景,咸丰时期,嘉庆遗孀如皇贵太妃就居住于此。清夏斋内的这组构件原为绮春园寄情咸畅亭内流杯渠基座,由九石构成,为模仿河溪的蜿蜒曲折,在石座上凿出曲折的小水槽,整体形如兽面图案,取“曲水流觞”之意境。古时文人墨客聚会时,将酒杯置于水流中,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做一诗一首否则就要饮酒一杯,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圆明园罹难后,该组构件流落至北京大学园内,1981年北京大学将其归还。
展区内另一件精美文物是“柳浪闻莺”坊楣,坊楣一面刻乾隆御题“柳浪闻莺”四字,另一面刻有乾隆御笔“柳浪闻莺”诗一首:“十景西湖名早传,御园柳浪亦称旃。栗留叽啭无端听,讶似清波门那边”。文字两侧皆雕花卉纹饰。据说,该坊楣于1977年北大朗润园岛上西北角出土,后被北大捐赠给圆明园,成为国内第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散文物之一。2012年,北京大学朗润园附近施工时“柳浪闻莺”的坊柱被挖出。至今仍矗立在北大鸣鹤园中红湖东岸。
在圆明园的文物库房中,四座汉白玉螭头正在接受修复等待“上架”,据说这四块汉白玉螭头的回归着实不易,它是文物爱好者杜泽宇在家旁的拆迁工地“智斗”保下来的。在北京清河一块工地施工现场,杜泽宇一眼就看见一块汉白玉龙头不寻常,于是趁着没人注意,钻进了工地的蓝色挡板。“我就是个瞎遛弯儿的老头儿。”杜泽宁机智地打消了工地工人的警觉。当他一转身叫来专家时却发现汉白玉龙头不翼而飞。得知是工人们把龙头藏起来后,为了保护文物,杜泽宇在施工现场反复向工人们宣传隐藏文物的后果。保安赶到后,工人们才交了螭头。
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饱经沧桑的文物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和屈辱,同时也凝聚了中华儿女深厚凝重的情感,今天将它们展示出来不仅是为他们“接风洗尘”更是要让广大游客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并为促“文物回家”献出一份力。
据了解,现在圆明园绝大多数价值连城的金器、银器、玉器、瓷器等文物都流散国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在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有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圆明园,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仅仅一个大英博物馆就藏有超过两万件的中国历代稀世珍宝,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那些特许的专家才有机会一饱眼福。而这件文物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
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和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如今,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圆明园并积极地参与圆明园的文物保护,提供线索、送回文物,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如今,除天心水面以外,圆明园展览馆、西洋楼遗址区内还展示有一对石鱼、5块观水法石屏和两件方塔形石构件、一组谐奇趣喷水池等回归的流散文物。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又从一亩园、树村、功德寺等拆迁区回收砖、石文物8万余件,还收到热心市民捐赠的带有“圆明园”戳记的城砖,在圆明园西部景区形成壮观的“文物长城”。今年4月,从民盟中央回归的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将请专家进行修复,两件文物的复制品在天心水面展出。
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大事记
1977年,北京大学捐赠观水法石屏5件 和汉白玉石鼎2件。同年10月,北京大学捐赠“柳浪闻莺”坊楣石刻1件。
1981年7月,北京大学捐赠绮春园流杯亭基座及导流石槽。
1987年,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捐赠谐奇趣菊花式喷水池。
2006年7月,北京教育网络信息中心捐赠汉白玉石构件8件。同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捐赠石鱼一对。
2007年1月,市民于国勋捐赠云凤纹柱头1件。同年5月,市民陈达顺捐赠龙头石构建2件。6月,“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首归仪式”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行。
2008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石狮1对、雕花石洗4件、雕花石墩2件、雕花石桌1件。
2009年4月,流散于骚子营北大燕北园的圆明园柱顶石19件、大墙砖12件、条石等14件回归。同年10月,举行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启动仪式。市民靳风捐赠须弥座2件。
2010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圆明园石刻文物13件。
2013年7月,总参信息化部捐赠石质文物8件。
2015年,圆明园周边拆迁区域一亩园回收砖、石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
2016年,圆明园周边拆迁区域一亩园回收砖、石等各类文物总计31587件。
2017年,圆明园周边拆迁区域一亩园、树村等地回收砖、石等各类文物总计53574件。同年6月,市民孙国栋先生捐赠带有“圆明园”三字戳记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