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呼唤更多国门“卫士”

  记者24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18年度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员内部考核22日至24日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选送的70余名文物鉴定人员参加考核。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才面临较大缺口。
  
  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我国仅有204位文物工作者通过此项考核,其中约110位至今仍坚守在21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守护我国文物国门,在防止文物流失、保障文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邓超说,文物进出境审核作为文物保护重要防线,工作任务繁重,近年来年均审核数量约3万件。与之相比,我国的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才面临较大缺口,亟待补充专业力量。
  
  文物鉴定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尤其严格。据悉,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员考核内容包括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陶瓷器、书画、玉石器、金属器、杂项类五门专业科目,每门专业科目又包含鉴定理论与鉴定实务两部分。各专业科目的文物鉴定实务由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们分别精心挑选60件实物标本,考生在60分钟的时间内不仅要逐件鉴别真伪,还要判断其年代、质地和能否出境。因考核严格,各科目近年平均通过率不足20%。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员承担着“去伪存真、严把国门”的重大责任,水平不过关便可能对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考核选拔的不是“会考试的人”,要重点考核实践能力。
  
  据介绍,我国的文物进出境管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多年来,一代代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严格审核进出境文物,仅2012年至今,就防止了5000余件珍贵文物流失。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